以书为媒深化文化交流 《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签署俄文版权输出

以书为媒深化文化交流 《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签署俄文版权输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6-18 09: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月15日,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20多万种中外图书亮相,参展国家和地区达56个,展商数量2500家,其中1500家中外出版及相关机构线下参展,海外展商约900家,占比60%。BIBF是世界第二大国际书展,也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书展平台,致力于为国际出版界和广大读者打造一场集版权贸易、出版展示、文化交流、专业研讨和阅读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盛宴。

《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新书,生动地记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与哈萨克斯坦同行开展真诚合作,以奉献的情怀播撒友谊的“中国种子”,以动人的故事谱写出小麦丰收的乐章,同时也描画了中亚国家独有的风土人情和中哈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挚情谊。

在本届BIBF首日众多版权贸易交流活动中,新书推介会引起了参展观众的关注。会上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东西伯利亚图书出版公司签署了《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俄文版权输出协议。 据悉,《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的出版正值5月中国-中亚峰会举办前夕,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也与哈萨克斯坦、越南的出版机构签署了哈萨克文、越南文版权输出协议。该书作者之一、《农业科技报》首席记者靳民女士分享了创作细节,展现了书里书外的动人瞬间。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阿布杜姆尔扎耶夫•阿斯哈特(Abdumurzayev Askhat)受邀参加活动。曹幸穗研究员分享了小麦的起源、发展以及食用习俗,并谈到“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阿斯哈特表达了对《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的喜爱,希望哈萨克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加强中哈两国农业科教交流,进一步传唱两国人民同舟共济、相知相亲的动人故事。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