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历史星河,30年前的春潮,滚烫了人间理想;
济舟时代瀚海,30年间的追梦,笔刻了北城长歌!
1993年,一颗改革开放的种子,借东风播撒,在西安北
郊渭水之滨生根发芽。自此,一批批怀揣梦想的拓荒者,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执着和韧劲,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开启了诗和远方。
1993年,经开区以10万元启动资金、9.88平方公里的面积,在西安北郊开启了第一次出发征程
30年栉风沐雨,经开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默默的耕耘,让这片土地从偏僻荒芜到高楼林立、从传统封闭到开放包容、从经济落后到民生富足,围绕“一河两岸”绘就出“西部第一、千亿园区”的发展答卷,坚定做好西安北跨桥头堡。
一代代的经开人,从春风中走来,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见证者,更是书写者。为表扬先进、鼓舞干劲,6月8日,西安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授予陕汽原任董事长张玉浦、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30年卓越贡献人物”荣誉称号,授予袁宏明、钟宝申等28人“30年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
时光向前,精神向上。今天,我们追往知来,对话初心,走进眼有星辰、心有山川经开人的故事,感受唯实、创新、包容、超越的精神象征,再次踏上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时代新征程!
见证:接续奋斗的参与者
时光前行,连起过去和未来,镌刻下奋斗者的足迹。
让我们把时针拨回1997年,54岁的张玉浦豪言“我要让陕汽开向世界各地。”从第一家入驻泾渭新城的汽车企业,到前不久迎来第200万辆陕汽重卡下线,在经开,陕汽实现了当初的梦想。“这是一场双向奔赴”,中车永济电机党委书记、董事长邢晓东坦言,从1999年12月和经开区签订入区协议,到为全球用户提供绿色和智能化电气系统方案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于企业而言,西安经开区“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的定力赋予了他们跨越发展的活力。
陕汽生产线
“十载相伴、创新并进。”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这样评价与经开区之间的亲密关系,依托在分子诊断、核酸检测、POCT检验仪器方面的自主创新,天隆科技实现了全球输出。创新是经开区企业制胜全球市场的关键变量,更是蕴含在经开区的基因和血脉里的关键密码。截至目前,经开区拥有各类创新平台487个,高新技术企业58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5家,上市公司级新三板挂牌企业28家,已成为引领秦创原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建西北院传承的创作精神,也是王军董事长最看重的企业发展品质。从中建西北院的设计师到经开区的城市建造者,30年来,处处涌动着与时间赛跑的“城市春播”场景,30多个城中村实现了城市化转变,200多条300多公里城市道路相继建成,绿地面积达到363万平米......经开区与时光角力,写下城市华美蝶变的诗篇。
“让经开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上好学校”,这是经开第一学校校长李建华的心声,也是经开区的承诺。30年来,不忘初心的经开人,交出了111所学校、256家医疗机构、一大批公园、体育场馆的优异答卷,让群众幸福指数成色更足,更有“含金量”。
开元大剧院
产业、创新、城市、民生,透过这一个个关键词,我们窥见的是经开人坚守的初心和使命;一项项确切的数据,是一代代经开人接续奋斗的轨迹;经开人用奋斗让北城人民“心中有数”,让发展变得可感可及。
蓝图:产业创新的接力赛
经,治也!开,启也!
2023年,对于经开人来说,又是一个“历史时刻”。6月8日,经开区发布《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总体方案》,围绕创新路径、产业模式、板块发展、保障措施“四个突破”,到2035年,经开区将培育出一批世界一流的产业领军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生态,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建成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
这是经开人的一贯担当。工业立身、产业强体、改革探路、开放赋能。恰逢伟大时代、战略叠加的“天时”,具有拥河发展、港铁交汇的“地利”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人和”,西安经开区勇担重任,从工业立区向产业创新“突围”。
以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引领,西安经开区持续抓项目、补链条、壮产业,推动全省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进军。尤其是随着中央及省、市系列战略落地,经开区发展赋予新的使命: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先进制造业的创新上做出示范。
吉利“黑灯工厂”
这是产业跨越的底气。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披露了一组数据:入驻经开区以来,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67.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943.4亿元。7年时间收入“暴涨”15倍,企业的身价倍增正是经开区强大“造富”能力最好的注脚。如今的这片热土,已经云集了一批世界一流的领军企业群体:隆基绿能在全球光伏领域主导国际行业标准,西北有色院孵化出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还有很多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具备领先优势的一流企业,正快速成长、向阳而生。
隆基绿能生产车间
不仅如此,一批国内一流的产业创新集群正在成为经开区实现能级跃升的有力支撑;经开区围绕渭河生态高质量发展带形成了272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规划了“一带一心四城十组团”的空间格局,为万亿级工业体量提供了足够承载空间。
产业发展日益兴旺、创新动能加快汇聚、体制活力持续激发、民生底色更加亮眼,西安经开区激荡30年的奋进之姿,也凝聚着奋勇争先的磅礴之力。
东方风来满眼春!
过去30年的时代史诗中,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次第闪现,筚路蓝缕、踏歌而行,展现了经开人走进大时代的灿烂时刻,记录了蓝图照进现实的铿锵步伐。
站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上,一群人带领经开区在奔向新发展的征途上奋力前行。“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伟大征程,正在召唤我们以全新姿态去接续奋斗。
他们,从春风中走来;他们,迎着时代的风口,向更高更远的未来迈进!
自今日起,特别策划推出“经开区30年30人”人物系列报道,聆听奋斗者故事,展现时代发展脉络,激发锐意进取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开区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实干的作风,全力向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迈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