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瓦意承新”实践团赴山西省晋北地区开展瓦作技艺非遗保护调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瓦意承新”实践团赴山西省晋北地区开展瓦作技艺非遗保护调研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8-05 14: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瓦作实物的留存现状,助力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传承,7月2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瓦意承新”实践团在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赴山西晋北地区开展瓦作非遗保护调研。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晋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众多精美的传统建筑和瓦作实物,这些具有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民居,见证了晋北地区旧时的繁荣和历史变迁。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传统民居建筑或被直接拆毁,或因无人居住遭风雨侵蚀严重,成为危房。因此,实践团选择晋北地区作为调研地点,旨在调研了解晋北地区不同时代传统建筑和瓦作实物的现状,记录整理其现存情况,尝试为后续传统民居保护与传承建言献策。

在民居调研中,实践团先后前往大同市区、广灵县与浑源县,实地调研20余处传统民居遗存现状。并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整理及分类。广灵与浑源传统民居是晋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居营造类型之一,受地区环境影响,为了防风避寒,建筑高度相对较低矮,多以卷棚顶为主要屋顶形式。调研中发现,大多院落整体较为完整,但因为年久失修,目前残缺不全,房屋空置许久,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虽然大部分已经残破,但这些古老的房屋设计巧妙、建筑装饰精美、建造工艺考究细致,彰显着本区域民众的智慧结晶与文化意趣。

团队成员调研传统民居瓦作图样

团队成员测量建筑构件

团队成员记录传统民居

在古建筑调研中,实践团成员对晋北地区30余处传统建筑遗存点进行详尽的调查,记录了建筑样式、结构、布局和瓦作特点等,严谨、认真考证建筑细节,记录相关资料。其中重点关注了善化寺、华严寺、文庙、帝君庙、水神堂和安坚寺的建筑情况。

这些古建筑和民居凝结了当地历史与文化,保存了晋北地区先民生活的痕迹,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美。它们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研究和了解过去时代的重要窗口。对于这些宝贵的遗产应该加以重视和保护,让它们成为传递历史讯息的重要见证,让后人传承文化有迹可循,有据可依。

团队成员在善化寺前合影

晋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古建筑调研记录了这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建筑遗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过去,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调研活动旨在唤起社会对传统建筑与瓦作实物保护的重视,推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未来时间里,“瓦意承新”实践团将继续依托学校相关平台,深入调查研究,为我国传统建筑遗产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而不懈努力。

团队成员在殷家庄古民居前合影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