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联合南越王博物院举办的“千年梦华——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共展出南越王博物院院藏的西汉到近现代精品枕文物121件(套),展览将持续开放至4月10日。
特展分为“枕史掠影”“枕之万象”“枕上华章”“枕中技艺”四个单元,展览通过枕的历史、形制、装饰和工艺,展示了内涵丰富的枕文化及枕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和审美情趣。这些枕头材质多样,造型别致,装饰精美,既是日常的实用器,也是匠心独具的艺术品,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枕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各式各样的枕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殊文化产物。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发现最早枕的实物,汉代上层贵族以玉石枕随葬。隋唐时期,陶瓷业兴盛,瓷枕走上历史舞台。宋辽金元时期瓷枕文化的发展达到巅峰,至明清以后逐步衰退。枕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卧具,承载着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展露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民俗习惯和审美情趣。
枕史掠影
枕支起头部,“令侧卧恰与肩齐,即仰卧亦觉安舒”。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发现最早枕的实物,汉代上层贵族以玉石枕随葬。隋唐时期,陶瓷业兴盛,瓷枕走上历史舞台。宋辽金元时期瓷枕文化的发展达到巅峰,至明清以后逐步衰退。枕作为生活中极常见的卧具,承载着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展露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民俗习惯和审美情趣。
枕之万象
“三彩宝相映白莲,束腰枕中祥云现”。我国历代枕文化连绵不绝,相比起现如今形制单一的枕头,古代枕式可谓花样百出。除了日常所见的方形、圆形、束腰形、多角形枕之外,古人还创造出元宝、如意、婴孩、虎、狮、猫、狗等特殊造型的枕具,使之成为富含美好祝福、寓意辟邪驱恶的陪伴之物。工匠们巧妙地将日常生活和内心的情感融入枕中,使得普通的房中卧具,顿时变得趣味横生。
枕上华章
古代工匠们总是善于将自身所见山川、花草、猛兽绘成图案饰于日常器具中,也时常把诗文辞赋、警示俗语刻在身边陪伴之物上以传承和教化。故而在各式枕具上可见“白云朝朝走,青山日日闲”“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等诗句,亦有莲池翠鸟、鹰抓兔、婴戏等场景。其上所书诗文自在潇洒,所绘花草柔韧有力,所饰猛兽威风凛凛,所画婴孩天真无邪。古代百姓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之道,就在枕上这一片小小天地中,悄然展现。
枕中技艺
“若非长工变尔形”,焉有流传至今的绝妙佳品?古代工匠们用一双巧手,架起时空的桥梁,将已化尘埃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消失于沧海桑田中的神话传说、市井街巷,用手中之刻刀,刻、剔、划、印,极尽其能;青花粉彩,色尽所用;最终聚之于手中枕具,流于后世你我眼中,使我们得以一览乾坤。
枕,是生活中的艺术,也是艺术中的生活。它承载着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展现了不同时期生动的社会风貌、有趣的民俗文化、别致的审美情趣,也沟通着过去与现在共同的祈愿与记忆。感受这些留有余温的文物,既能帮助我们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也能让我们以枕咏怀,在新的一年中经受住考验,继续保持对梦想的渴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亚茹 伍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