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大膜分离领域取得新突破 展现渗透能有效收集的潜力

西建大膜分离领域取得新突破 展现渗透能有效收集的潜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24 19: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西安建大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蛭石异质纳米通道膜在实际高盐体系中的渗透能回收》的最新研究。

据悉,该研究也是继团队2020年在《自然-通讯》发表相关研究成果后,再次在膜分离领域取得的新突破。论文第一作者为王琎教授,通讯作者为王磊教授、王琎教授和苏州大学周柯教授。硕士研究生崔峥、博士研究生李尚真等人为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实现“双碳”目标,提高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占比,开发绿色新型能源以替代高碳能源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蕴藏于海水、卤水和高盐工业废水等自然与工业资源中“蓝色能源”——渗透能,因其储量大、可再生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具有离子分离特性的功能薄膜是渗透能回收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渗透能的回收过程中,水体的高盐浓度往往导致分离膜的离子选择性和扩散性发生大幅下降,从而严重制约了该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蛭石纳米通道膜

针对上述问题,膜分离团队开发了基于二维蛭石纳米材料的异质纳米通道膜,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初步富集+二次分离”的离子输运过程。得益于此,即使在高浓度盐度5M(盐度梯度500倍)的极端条件下,蛭石纳米通道膜仍表现出高效稳定的渗透能回收性能,输出功率密度(Pmax)可达到33.76W/㎡ 。

为了进一步证明该体系在实际高盐环境渗透能收集场景中的应用性能,团队选用多种青海当地的实际盐湖卤水进行了验证,并获得了最高25.9W/㎡的功率密度。该工作展现了在实际高盐卤水、工业废水中实现渗透能有效收集的潜力,对于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步富集+二次分离”分离机制示意图
分子动力学模拟离子在蛭石纳米通道内的输运过程

据了解,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的资助,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膜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以及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大分中心也为研究开展给予了重要支持。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海珊 魏润林)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