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以高陵为中心,打造渭北地区 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

代表建议|以高陵为中心,打造渭北地区 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28 13: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汽车产业是陕西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陕西汽车产业呈现增长态势良好、提档升级加快、竞争优势明显、多点支撑有力的鲜明特点,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产业链群新优势。把发展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链长制,加快产业基础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产值突破2500亿元。

西安高陵区人民政府区长邹晓刚、陕汽控股集团董事长袁宏明、西安市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贾强三位陕西省人大代表,围绕全力打造渭北地区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为中国式现代化陕西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建言献策。

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已在渭北地区形成

汽车作为陕西省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了商用车(重卡)、乘用车(新能源)2条省级重点产业链。西安高陵区、经开区泾渭工业园作为西安北部先进制造集聚区和渭北万亿级工业大走廊的核心区,经过20多年的合作共建积累了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是西安乃至全省汽车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具备年产60万辆的产能。

商用车(重卡)产业链以陕汽重卡为龙头,聚集了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等47家产业链企业,2023年陕汽累计产销达到16万辆,实现产值7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07%、34.64%。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以吉利汽车为龙头,集聚了产业链企业10家,2023年西安吉利累计产销25.2万辆,实现产值302.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1.4%、73.2%。

如今,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已在以高陵(含经开区泾渭工业园,下同)为中心的渭北地区形成,成为带动渭北地区最大的汽车产业聚集区。

2022年5月,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实施“北跨”战略,“向北跨出工业强市的一大步”取得了阶段成效,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对现代化西安都市圈建设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随着西安全面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作出了“推动‘北跨’提速发展,坚持交通先行、规划引领、产业支撑、项目带动,着力打造北部先进制造集聚区”以及“对浐灞国际港及渭河两岸地区进行再规划、再设计、再塑造、再提升,规划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工作部署,西安“北跨”发展已经成为支撑西咸一体化,助力陕西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的战略支撑。

当前,以高陵为中心的渭北地区正处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荣的关键阶段,成为产业转移、城市功能和城区人口疏解的重要承载地。随着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高陵“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40.6平方公里,规模达到126平方公里,高陵综合性新城的城市定位更加明确,泾渭产业发展区、高陵综合服务区、泾渭生活服务区3大功能区的城市布局更加明晰,为产业聚集、产城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保障。

西延高铁、地铁10号线、关中城市群富平(阎良)至机场铁路、西安城市环线(北段)高速、北辰大道北延等省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渭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以高陵为中心打造渭北地区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已具备坚实的现实基础和美好的未来图景。

产业发展集聚程度仍需强化 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仍需加强

产业发展集聚程度仍需强化。渭北地区除高陵外,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等区域也布局有汽车产业链企业,整体产业布局仍然不够。同时渭北地区缺乏高等院校特别是汽车产业相关研发机构,汽车产业在地配套率相对偏低,核心配套企业和紧密型供应商不足,没有形成高端人才聚集效应,产业集群还没有发挥倍数效应甚至裂变效应,不利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仍需加强。东西贯通西咸、渭北、西渭等板块的道路衔接不畅,受咸铜铁路、西铜公路等影响处于割裂状态,现状仅建成原点大道—高泾路,向东接入6公里长二级公路标准的省道312,泾高南路城市通道与现状国道310以及规划北辰大道北延和西铜市政化的立交建设还需加快。联通南北的跨渭河通道供给不足,渭北与主城区的交通连接目前仅秦汉大道一条道路,市政化程度仍需提升,缺少立体交通设施。

城市功能配套短板急需补齐。长期以来省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绝大多数布局在中心城区和渭河以南城市新建区,渭北地区公共服务配套短板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明显匮乏。特别是缺乏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和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形成“渭北上班城区住”的钟摆式移动现象,难以留住高端人才,严重影响区域产城融合发展。

全力打造渭北地区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

三位陕西省人大代表建议一是强化汽车产业向以高陵为中心的渭北地区布局和聚集,全力打造渭北地区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

一方面大力实施汽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继续围绕商用车(重卡)、乘用车(新能源)2条重点产业链,依托陕汽、吉利“链主”企业,从省级层面招引布局更多核心配套企业和紧密型供应商,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

同时,瞄准100万辆年产能的目标,抢抓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新赛道,注重培育氢能与储能、汽车后市场等未来产业,在以高陵区、经开区泾渭工业园为中心的渭北地区招引布局落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整车制造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汽车产业集链成群、集群成势,建设全省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大力推进汽车产业新的技术成果在地转化和科技创新。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西安“双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从省级层面整合陕汽、吉利等链主企业研发力量和西安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等高校专业资源,依托陕汽设立陕西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中试转化平台(基地),大力促进技术成果就地转化,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强渭北与浐灞国际港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带动作用,拓展重卡、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积极融入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市场的对外开放通道,形成汽车整装+核心零部件配套+汽车后市场的全产业链布局,提升本地配套率。

二是建议省政府加大支持渭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渭北地区立体交通体系。

强化东西道路贯通,加快国道312一级公路改建,统筹建设省道312(高油路),支持西安城市环线(北段)高速规划建设,横向贯通西咸、西安、西渭三个版块。

加快跨西铜公路规划建设的高泾路、泾高北路、泾高南路等6座立交推进速度,强化“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的交通联系。加大跨渭河通道供给,规划建设跨泾渭河南北大通道,支持西安加快西铜公路市政化改造、北辰大道北延项目推进进度,将老国道210(高陵城区至浐灞国际港新合段)纳入市政化改造,统筹建设京昆高速与310国道互通立交,强化高陵、经开区、浐灞国际港等主城区的连接。

三是建议加强渭北地区城市功能配套,省市区三级共建高陵产教园区,增强引人留人能力。

尽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在渭北的短板,支持在渭北地区特别是高陵综合性新城规划布局优质居住、教育、医疗资源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西安市人口疏解和区域人口导入,协调加快杨官寨遗址公园规划和立项,不断完善现代城市功能。

积极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立省市区三级共建高陵产教园区专门协调机构,在综合政策、建设资金、用地审批、资源导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陕汽技工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大专院校技术人才培育优势,支持和鼓励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专业性强的省属职业教育资源向高陵产教园区聚集,为支撑渭北先进制造业发展锻造人才引擎。

四是建议加大支持传统汽车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平台化开发与设计制造。

持续推动整车、核心部件企业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带动上下游在研发制造、质量控制、服务保障等方面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研发和布局氢能源动力、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与新产品,省市区三级强化重大技术攻关协作和产业布局,积极提供实验验证及测试应用场景;依托中欧班列快运优势,协助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加快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重点带动和促进吉利高端新车型(新能源)布局生产,打造科技含量高、发展水平优、服务机制实的汽车产业集群。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