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育种”领跑世界|郭锐:用汗水换来脚下土地的开花结果

“太空育种”领跑世界|郭锐:用汗水换来脚下土地的开花结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3-08 19: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的航天育种事业,在产业发展上、科技研发上、品种推广上,中国是世界的领跑者,陕西走在全国前列。”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航天育种专家郭锐指着展柜中的“太空种子”自豪地对记者说。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业的有效保障是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从事近20年航天育种研究的郭锐说道。

一粒种子的“太空之旅”

航天育种又称“太空育种”,作为引领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而蓬勃兴起。

1987年8月5日,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一批农作物种子首次开启太空之旅。返回地面后,科学家发现经过太空之旅的农作物种子发生了重要的遗传变异,从而开启了航天诱变育种的科学试验。

“太空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它同时具备了微重力、弱地磁、强辐射、高真空、极洁净、超低温等极端条件。”郭锐介绍,这样的环境会刺激种子产生基因诱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是事关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经过“太空遨游”后的种子经过选育种植后,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性更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历次飞行任务中,累计创制出4万余份空间诱变种质材料,育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蔬菜等新品种460多个,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创造经济效益3600亿元以上。

经过严苛的地面选育,我们国家培育的品种有亩产高达4000公斤、维生素含量比普通线椒高一倍的“太空线椒”,每个平均重达200多公斤的“太空南瓜”,一株能结一万多颗西红柿的“番茄树”……

在进行花卉、蔬菜等多品种选育的同时,郭锐团队还瞄准地方优势品种发力,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航天育种小米

有着“中国小米之乡”的米脂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以谷物命名的县。然而,很长一段时间,米脂小米却因为没有自主品种,而不得不依靠引进种源种植。2020年5月8日,经优选出的“米谷1号”“米谷2号”谷子品种,搭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返回后开始了航天育种的地面选育。自2018年启动米脂小米航天育种项目以来,目前已完成5代地面选育,将填补地方自主品牌的空白。

“太空种子”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

航天育种的重中之重是地面选育。郭锐团队在西安航天基地建设了航天育种地面选育基地,主要用来选育和培育经过航天诱变的作物新品种。

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如果不能进行推广种植,就是对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郭锐团队开始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等的形式进行推广种植,并将航天技术积极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太空油葵

“农民需要新品种,农业需要新技术,农村需要新产业。”郭锐表示,对农业产业而言,品种决定品质,品质形成品牌,形成优质品牌才能进入市场。他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形成农业产业系统性工程,促进农业系统良性循环。

在郭锐的推动下,西安文理学院与西安航天基地中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集大田育种、示范栽培、产业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发航天农业新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发展壮大航天农业产业。

航天育种线椒

截至目前,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选育出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植物新品种,获得11项农业领域相关专利,为我国航天育种成果快速应用于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两年,郭锐和他的科研团队逐渐把重心放在了高寒、干旱地区生态草和牧草的选育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牧草75%要依赖进口,生态草100%要依赖进口。牧草和生态草的产量缺口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郭锐说道。

2019年开始,团队首次开展皇竹草等优质牧草品种在温带地区的引种、保存、筛选和繁育等研发工作。“目前,我们已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可为后期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多种技术支撑。”郭锐介绍,“我们希望培育出优良的‘太空牧草’,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

“航天农业乡村振兴百县千村计划”是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航天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行动。在郭锐的“宏伟蓝图”中,全国100个县将通过“一二三”工程,带动1000个村依靠航天农业实现乡村振兴。

2020年11月,“航天农业乡村振兴百县千村计划”在榆林市定边县启动。定边县农业农村局向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移交了一批空间科学实验搭载材料,其中有荞麦、白糜子、苦豆子、苦荞、黄豆等农作物种子。同时,借助航天科技的力量,定边县一边坚持生态保护,一边向盐碱地和沙化农田要效益。

“现代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航天农业是航天科技与农业技术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技术体系,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高新技术集成。”郭锐说,启动仪式首站放在榆林定边,让航天农业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地方品种的选育和保护迫在眉睫,地方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引领时不我待。定边需要属于定边的乡土品种,需要属于定边的地方产业,需要属于定边的地方品牌,需要服务定边的科技人才,需要引领定边发展的高新技术!”郭锐说,“未来的定边,一定是沙漠中的绿洲,生态新环境,科技新高地,假日伊甸园!”

让“太空育种”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国航天育种的路程已经走过了30余年。30多年来,航天育种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什么是航天育种一段时间以来却鲜有人知。

在郭锐看来,把这项“高新技术”准确、生动、有趣地讲述出来,让更多人关注航天育种事业,和科研同等重要。

郭锐著有“生态中国”科普三部曲,分别为《航天育种简史》《中国雄心》《种业中国》。《航天育种简史》科普航天育种技术,《中国雄心》科普航天技术应用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种业中国》科普种业工程和种业革命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和未来。

《航天育种简史》先后获得“2016年度中国好书”“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等多项殊荣,被中宣部确定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出版物”。《中国雄心》荣获2020年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种业中国》也荣获2022年陕西省优秀科普图书等多项殊荣。

飞碟南瓜

在郭锐看来,航天育种并不神秘,它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航天育种的成果,比如太空花卉、太空西红柿、太空辣椒、太空南瓜等,还有太空丹参、太空小麦、太空大米、太空花椒等,都正在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太空育种科学,不仅保障了我们的粮食安全,还能够改变人类和地球的未来生活。”郭锐说,“这些新兴技术有必要让老百姓都知道!”

“太空种子”从陕西走向世界

近年来,郭锐带领团队围绕生物与健康种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生物健康农业,开展功能农业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研发,积极寻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健康种业、生物育种和智慧农业技术与健康牧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探讨“一带一路”生物健康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太空南瓜

2015年,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部门先后组团来陕,希望通过航天育种提升本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很快,一批耐寒、抗旱的太空花卉种子种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2016年,中荷双方在陕西共建马铃薯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推广陕西航天育种的马铃薯、矮化苹果和花卉。在世界马铃薯协会主席、荷兰哈克控股总裁哈克的推动下,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与郭锐团队共同成立了花椒研发课题组,联合开展新品种及先进种植方式攻关。

2018年,正大集团与西安航天基地中加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际化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培育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新品种,共同规划建设“航天农业双创基地”“北斗云农庄”“北斗云牧场”等项目,开创了传统农业与航天农业的深度合作。

……

“放眼全球,能够从农业大国、人口大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发挥航天高科技迅猛发展的自身优势,将航天育种做成一种产业,并且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只有中国。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为推动航天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作出更大贡献!”郭锐表示,将继续带领团队深耕航天育种领域研究,推广航天育种知识走近寻常百姓家,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用汗水换来脚下土地的开花结果。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沐宁)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