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纪念馆:生动讲述红色历史

延安革命纪念馆:生动讲述红色历史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5-10 09: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延安革命纪念馆序厅(四月十六日摄)。 本报记者 王姿颐摄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 刘妮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诠释好延安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本报记者 王姿颐整理)

本报记者 侯燕妮 赵杨博 王姿颐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星棋

宝塔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思男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

延安是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奔赴。

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回延安”,深意何在?

延安革命纪念馆里,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见证了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的13个春秋,具象化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并提醒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伟大事业锻造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征程。延安革命纪念馆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用好红色资源、讲好文物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让每一位“回延安”的人,都能在此接受精神和思想的洗礼,从延安精神中追寻初心、校准方向,汲取前行的动力。

一座红色基因库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序厅,首先看到的是一组青铜人物群雕。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就此缓缓展开。

“我们的展厅由7个部分组成,按照时间顺序排布。总书记依次参观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展览内容。”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白婷说,当时,总书记边走边看,不时停下来和她交流。每次回想起这段经历,她都感到心潮澎湃。

身着民兵服,一头短发,白婷举手投足间尽显飒爽英姿。“作为新时代的讲解员,我要加强学习,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全力架起文物与观众之间的桥梁,诠释好延安精神。”她说。

一座纪念馆,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一座红色基因库。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拥有馆藏文物3.6万件(套)、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以及调查访问资料百余卷。每一件历史文物,都讲述着壮阔动人的英雄事迹、承载着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

如何把这些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材?

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刘红曼是《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的方案撰写人之一。“2021年,为了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我们重新设计馆内展陈内容,在参观路线、陈列方式、展出内容上精心谋划,探索创新。展览于当年6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刘红曼说。

该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2021件(组)、照片900余张,以及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大生产、转战陕北等艺术品场景29项。

刘红曼和同事不断开展“头脑风暴”,希望打造更多精品展陈,更好传播红色文化。“目前,我们正在推荐《延安十三年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等原创展陈方案,计划今年陆续推出。”她说。

从事文博工作33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一直苦苦追寻文物,不断建强红色基因库。

冼星海的指挥棒、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刘妮将这些视若珍宝。“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历史鲜活起来,将红色基因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对于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刘妮介绍,仅2023年以来,就有上千件文物回到延安革命纪念馆。

在她眼中,这是终身使命和责任。

一本立体教科书

“在这张小炕桌上,毛泽东同志曾绘制红军东征抗日的蓝图,也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名篇——《沁园春·雪》。如果你了解了这首词创作的背景、当时我党面临的困境,你一定会被一代伟人毛泽东不惧艰险的气魄震撼,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而振奋。”白婷动情地讲着,观众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史;滚滚延河水,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1935年到1948年,13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扭转乾坤。

在火热的革命岁月里,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时光荏苒,延安精神何以永放光芒?

一张黑白照片上,几名身形清瘦的青年列队前行。这是张思德所在的中央警备团战士行走在背柴路上。1944年9月,一名叫张思德的普通战士牺牲。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成为家喻户晓的“老三篇”之一。时至今日,这篇演讲仍然是广为传诵的经典佳作,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组雕塑作品展现了两人边走边交谈的画面。它呈现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中展开了一场探讨。面对“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延安精神培育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守住为民服务的初心,铸成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郝琦说。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不断书写新的历史;对未来最好的把握,就是不断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回延安”,既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是一次灵魂洗礼、思想淬炼、作风检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

“总书记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发表讲话时指出,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杨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卫玲说,感于心,更要践于行,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要当好“火车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争取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前来参观的西安数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说。

一条永续传承路

4月16日,驻足在小青马展柜旁,刘妮告诉记者:“小青马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出行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重要‘战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青马标本出现断裂、掉毛等问题。我们向国家申报了纪念馆文物库房的整体性预防性保护措施,包括小青马的单体预防性保护。未来,我们将为小青马打造适宜保存的微环境。”

革命文物要传承保护好,更要活化利用好。

延安革命纪念馆探索借助科技手段,全面启动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预防性保护。馆内不久将上线2个AR导视系统。观众戴上智能眼镜,对准文物扫码,就能让文物的讲解画面跃然眼前。

然而,在刘妮看来,技术是手段,服务于内容,对文物的挖掘、研究和阐释才是灵魂。

“来自各地的游客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延安,如果他们听了一遍讲解后毫无印象,也没有共鸣,说明我们没有做好工作、没有守好阵地。”刘妮的话铿锵有力,“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建立史料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得更精彩。”

今年3月,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获批。“中心将围绕延安革命文物,努力建设延安精神阐释弘扬高地、校地协同育人创新示范平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技术中心和高端智库。”刘红曼介绍。

立足新时代,如何增强延安精神的影响力、传播力?

“总书记勉励大家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我们正积极走出去,走进校园,通过思政课让延安精神辐射得更广。”刘妮说。

有一堂课让刘妮印象深刻。在北京一所大学授课时,刚开始有部分学生低头玩手机。她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以文物为小切口,启发式、互动式授课,用鲜活的故事动情地讲述80年前的青年如何为时代发声、为革命奉献。

“学生被我吸引了,瞪大眼睛抬头听讲,在互动环节争先恐后跟我对话。”刘妮说,“我就在想,学生真正需要的是能够走进他们心灵深处的思政课。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永远解决不了我们要塑造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郝琦说:“延安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成立圣地青马宣讲团。宣讲团理论联系实际,讲述延安故事,引导广大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革命传统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

4月21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来自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路逸恒,用稚气的童声为观众讲解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

“爷爷奶奶得知我当讲解员,一定要让我把革命的艰苦岁月讲给大家听。我常常在想,干革命吃树皮、啃皮带,到底是怎么撑下来的。”路逸恒常听长辈讲革命故事,小小的他知道如今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格外珍惜校园生活,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大队辅导员冯晶说:“自1992年起,学校已累计培养上万名‘红领巾讲解员’。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活跃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等众多红色展馆,是向社会各界宣讲延安精神的重要力量。宣讲活动也有利于把信仰的种子植根到学生心中,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我从小生活在延安,就像一株小草,扎根在这片红色土壤。有什么可以回报大地的呢?答案就是将延安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路逸恒动情地说着,清澈的眼里闪着光,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