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拍摄的徐家坪社区。 本报记者 段承甫摄
本报记者 段承甫 杨露雅
初夏时节,嘉陵江畔的青山在江水映衬下更显青翠,山间山花烂漫。略阳县徐家坪镇徐家坪社区就处在这幅美丽画卷中。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徐家坪群众回信嘱托6周年。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当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略阳县徐家坪群众表示诚挚问候,祝愿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工作、生活在徐家坪的干部群众在总书记的嘱托激励下,推动农旅融合、提升人居环境、树立文明乡风,加快推进徐家坪乡村振兴楷模建设,将日子越过越红火。
家园和美产业兴
5月8日上午,记者走进徐家坪社区上坪组,只见依山而建的两层民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
当年灾后重建,天津援建了3排共31套安置房,村民从土坯房搬到了砖混结构的新居。近几年,村里家家门口通了柏油路、围了小花园,污水管网也全部入地。
村民余小琴的小院,二楼是装修一新的民宿,一楼的客厅里彩电、冰箱、沙发一应俱全,两张大餐桌可以用来接待游客。
“这两年村里游客多了,我就把一楼改成了小吃店,主要做本地特色小吃,让游客可以尝到原汁原味的徐家坪美食。”44岁的余小琴说,很多人来了以后都不想走了。
余小琴口中的民宿是徐家坪社区去年开始打造的上坪民宿项目。
“游客越来越多,为此,我们社区专门召开院坝议事会,发出‘民房改客房’号召,对上坪安置区的农房进行高标准改造,打造上坪民宿。”徐家坪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清海说,如今,村上共有14户村民签订了合同,民宿接待规模达到158人。
村民高维军也加入了民宿改造队伍,还经营着一个草莓采摘园,日子过得红火。
“今年‘五一’假期,游客特别多,两个大棚里的成熟草莓都被摘完了。”高维军笑着说。
近年来,徐家坪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蚕桑、天麻、黄精、杂果等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建成天麻智能大棚、上坪果蔬采摘大棚,构建起集农事体验、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
文旅融合人气旺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徐家坪社区上坪的明理馆。这里主要展示徐家坪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中发生的变化……”5月8日,徐家坪景区讲解员蹇雪为前来培训的学员讲解徐家坪的发展史。
“五一”假期刚结束,送走一批批游客,徐家坪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又迎来了培训研学团队。当天,37名略阳县青年党员干部来到徐家坪,开展为期2天的“青苗培训”。
“去年2月,徐家坪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挂牌成立,设置了多功能教室、会议室,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开展培训教学。”杨清海介绍,为提升接待服务能力,除上坪院子民宿外,徐家坪还打造农家乐,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
参观完明理馆后,青年干部陈颖感触颇深。
“这几年,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精神面貌,徐家坪都有了很大提升。”陈颖说,这次培训的课程内容丰富,她很期待后面的学习。
近年来,徐家坪深挖资源“富矿”,建成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宝成铁路纪念馆、星空露营基地、铁路风情小镇、朱儿坝田园综合体等,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
“徐家坪火了,游客变多了,我们发展农家乐、民宿的信心更强了。”65岁的村民蹇军说,今年打算把自己家改成具有乡土特色的农家民宿。
青年“归巢”后劲足
如今,走在风景宜人的徐家坪社区,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27岁的景区讲解员蹇雪就是其中之一。
蹇雪是土生土长的徐家坪人。“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她正上小学。徐家坪的变迁,她看在眼里,也积极参与其中。
在给游客、研学学员讲解家乡变迁时,蹇雪不只会讲述展板上的内容,还会穿插讲述照片背后的动人故事。
“这张照片拍的是地震后我母校的墙面,有非常明显的X状裂缝,很不安全。”蹇雪说,“前几年,我在西安求学、工作,每次放假回家都能看到家乡的新变化。无论是房屋、道路,还是景区都越来越漂亮,游客也越来越多。去年年初,我下定决心回乡发展,为家乡建设添一份力。”
如今,蹇雪每天忙着接待天南海北的游客,向大家讲述徐家坪的奋斗故事,不仅宣传了家乡,还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我想把徐家坪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来了以后还想再来。”蹇雪说。
27岁的周明泽也是在去年回到家乡的。
在江苏、上海等地打工多年的周明泽,看到家乡徐家坪社区的铁路风情小镇一天比一天火,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去年年底,周明泽在铁路风情小镇开了一家火车风情餐吧,和母亲做起火锅生意。
别具一格的用餐环境和周到的服务让他的小店火了起来。“从去年年底开业到现在,平均每个月能有2万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周明泽说。
“徐家坪将持续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三产联动’,立足创新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激发楷模建设活力,不断提升徐家坪群众的幸福感。”徐家坪镇镇长崔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