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陕西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发布陕西法院司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省高院副院长巩富文出席发布会。
2023年以来,省高院党组坚持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作为“1281”工作计划中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司法保护全面覆盖、司法措施全面落实、司法效果全面显现”目标要求,强力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创新发展。完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93个,新增设立环境资源法庭90个,全省环境资源法庭数量增至110个,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补偿、教育基地93个。
依法审理涉大气污染、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犯罪等资源权属争议案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气及野生动植物、文化遗产遗址等要素,实现了环资审判机构全覆盖、司法保护基地全覆盖、生态要素保护全覆盖。
设立秦岭生态保护巡回审判庭,出台《关于加强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通过联席会议、要案会商等跨域协作机制,构建黄河流域司法保护立体防线。规范环资审判机构受案范围,组建专门审判团队,聘请82名专家担任技术调查官,选任214名技术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联合秦岭山脉7省市高院签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联合行政机关建立“河湖长+法院院长”等联动工作机制,构建大保护格局。开展环资案件执行“回头看”,具有执行内容的1091件案件中,已经执行到位的810件,占比74.24%,投入生态环境修复资金1.52亿元,植树造林8000余亩。
下一步,陕西法院将以“识”字统领、“谋”字开篇、“全”字夯基、“护”字当先、“合”字赋能、“联”字共治、“实”字检效,为美丽陕西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