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首场“深化‘三个年’活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西安“聚力‘八个新突破’、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坚实步伐”有关情况。
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来升介绍,西安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扎实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展现新气象。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10.76亿元,同比增长5.2%。
2023年西安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方面总体显示出几个特点。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西安坚持以“双中心”和秦创原建设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3%、居副省级城市第2,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900亿元、增长35.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1.53件、增长25.1%,首次排名“全球科研城市”前20强。目前,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25万家、1.5万家,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西安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成功入选财政部、工信部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名单。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7家。今年一季度,中小企业产值增长14.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8%,代表创新驱动的充电桩、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83.6%、184.1%、56.8%。
深化改革开放蓄势聚能。西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优化行政区和开发区建设管理边界,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一企一策”推进市区两级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功能转变,去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三万亿,实现营业收入2381亿元、增长15.3%。抢抓首届中国—中亚西安峰会历史机遇,中欧班列开通国际运输干线18条,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2024年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1000.5亿元、增长7.4%,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4.01万户、增长22.74%,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累计达324.97万户。
古都文化魅力持续彰显。西安统筹推进文物保护、文明传承、文化繁荣,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做好“文旅+”,打造《唐朝诡事录》等数字新体验。 “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持续引领时尚,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惊艳世界。今年一季度,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家、总数达到13家,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4家、总数达到787家;接待游客6936.46万人次、增长52.42%。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西安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去年累计修复秦岭区域生态面积19162公顷、河道311公里。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一季度,西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70,同比改善22.7%,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3。积极稳妥实施“双碳”西安行动,去年全市新增光伏装机量35.85 万千瓦、增长5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40万辆,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56万平方米。
城市功能品质展焕新颜。西安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创新划分7大功能区,全力推进城市北跨发展、西咸一体化发展,西安城市发展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加快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持续推进电网攻坚行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累计完成103条次支路建设改造,地铁16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1号线三期开通运营,全市最大供电能力增至1400万千瓦,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70万吨/天。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去年以来,西安“保交楼”项目交付9.12万套,“保回迁”项目建成交付97个,筹集27193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建改扩建学校26所,新增学位3.3万个;市红会医院、市儿童医院新院区等7个市级医院建成开诊;新增城镇就业27.14万人,去年底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818元。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西安不断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获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成贯通省市区三级的应急指挥平台、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研究出台住宅小区火灾防范“五项机制”,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5年“双下降”。紧盯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处置,去年全市有效应对18轮强降雨过程,防汛减灾“四项机制”被国家气象局在全国推广。
吕来升表示,西安将坚决扛起省会城市担当,敢作善为、实干争先,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章中勇当先行示范。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 杨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