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晓勇介绍,预计上半年,渭南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稳步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渭南作为全国唯一同时位于黄河沿岸、秦岭脚下的城市,近年来,始终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坚决落实中省决策部署,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聚焦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
陈晓勇介绍,渭南始终把产业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力打好项目谋划、招商引资、服务管理“三场硬仗”。今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418个、年度投资610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150个、年度投资305亿元,占全市投资计划的50%。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52%,顺利实现双过半。
“我们策划储备重大项目291个,总投资1709.3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20个、总投资900.7亿元。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引进1个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渭南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313个项目签约落地。”陈晓勇说。
渭南突出20条重点产业链,挖潜增效、补链强链,确保每年每条产业链落户配套企业1个以上。“去年工业投资增长34.1%,增速居全省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获评全省粮食安全考核优秀等次,农田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持续推进、作用有效发挥,今年夏粮生产再获丰收。”陈晓勇表示。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潜力
渭南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动能、向深化改革要效率、向对外开放要空间,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和潜能。
聚焦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农业创新谷“一核+两翼+N产业链”平台建设,成立秦创原陕西科技大学(渭南)技术转移中心。大荔县获评全省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试验区,富平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去年秦创原创新驱动专项考核全省第一。有效发挥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带动作用,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03家,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三。着力打造政府诚信、企业舒心、办事高效“三张名片”。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前列。扎实推动“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三年提升计划,财政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全覆盖。
加快推动西渭融合,航空零部件配套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富咸机场铁路、西安都市圈环线北段等项目加快推进。渭西欧华阴、合阳专列开通运行,进出口总额达到34.7亿元。坚持聚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迈向现代化,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产业发展衔接资金15.7亿元,富平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渭南市被评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市。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扬尘管控、油烟治理等六大重点领域,强力控排、微克必争。“截至7月9日优良天数达到116天、同比增加1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4,同比改善15.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133位。同时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编制完成渭河南山支流综合整治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4平方公里,7个国考断面、5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秦岭重点区域管控实现全天候实时化可视化,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图斑2350亩。”陈晓勇表示。
渭南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始终把群众增收作为重要任务,实现了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农民人均收入增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晓勇表示,“渭南是一座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开放之城,各类机遇叠加、发展潜力无限。我们将始终牢记嘱托,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吴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