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至7月3日,自陆上丝绸之路的辉煌起点——古城西安,至海上丝绸之路的蔚蓝门户——海滨泉州,西北工业大学“觅沙海丝路情,寻非遗民族魂,传中国文化美”重点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踏上了这段探寻非遗文化神秘面纱的社会实践之旅。
“觅沙海丝路情,寻非遗民族魂,传中国文化美”实践队深入西安与泉州两大历史名城,通过实地调研,全面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现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情况。实践队沿着这两条古老商路的足迹,不仅探寻了西安与泉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深刻体验了它们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对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探索。
穿越历史长廊 对话非遗文化
从西安至泉州,实践队穿梭于历史的长廊之中,领略了长安古都的繁华与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在西安,实践队仿佛置身于“九天阎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的盛况之中,感受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泉州,实践队则通过丰富的展品与详实的历史资料,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在海洋商贸与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
实践期间,实践队深入西安和泉州,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世界,与陕西秦腔、泉州簪花等传统文化遗产展开了深度对话。在西安易俗社,实践队员亲身体验秦腔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并与易俗社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助力秦腔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实践队参观西安和泉州的非遗博物馆,系统了解了两地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和保护措施,并在泉州非遗博物馆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促进校地交流合作。
在泉州蟳埔村,实践队员体验簪花文化,并对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采访,了解了簪花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现状。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队员们深感这些传统技艺背后的匠心精神和文化价值。
在泉州的正音书院,实践队员欣赏了南音演出。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南音这一古老音乐形式的魅力,还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泉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通过与非遗文化的亲密接触,实践队员们不仅在文化体验中收获了知识,更在传承人与传承环境的交流中,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的珍贵与传承的迫切。
共绘丝路新篇 见证文旅融合
从西安中亚公园展现的蓬勃发展,到泉州海洋交通史博物馆的辉煌过往,从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的使命,到泉州开向海外的窗口,丝路无论在海还是陆,无论是古还是今,都在书写着璀璨的华章。
在实地体验、深入调研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实践队与西安、泉州文旅局开展了座谈,深入探讨了两地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座谈会上,两地文旅局的专家们详细介绍了各自城市在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文旅项目开发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同时,队员们也提出了一些创新建议,如开发更多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项目、加强线上线下的文旅宣传推广等,以期为两地的文旅融合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铭记华侨精神,传承爱国情怀
在泉州,实践队特别关注了华侨文化这一独特的历史遗产。通过参观华侨历史博物馆和探访梧林古村落,实践队员深入了解了华侨的爱国情怀与拼搏精神。华侨历史博物馆详细展示了先辈们在南洋的奋斗史,梧林古村落则见证了华侨海外创业与报国的辉煌历史。
各项活动不仅加深了实践队员们对泉州华侨文化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传承文化、报效祖国的热情与决心。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将铭记华侨精神,传承爱国情怀,并通过实际行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此次活动对推动文化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坚定了队员们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持续增强。他们将以实际行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开辟更广阔的天地,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实践队成员也将运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时代之音。
图片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吴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