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杨凌农高会”)10月25日开幕。
这里是中华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这里是西北农业科教人才基地,这里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农高区,这里就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一直以来,杨凌示范区立足现代农业“国家队”定位,勇担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使命,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推广、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先行之路。
而中国杨凌农高会则是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见证。杨凌农高会自1994年创办以来,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已连续成功举办30届,累计吸引来自全国34个省(区、市)以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3400多万名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参展项目及产品超过19万项,在汇聚展示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普及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深化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杨凌农高会迎来了其第31届盛会,为世界描绘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美丽画卷。经过30年的发展,农高会从一个地方性的农博会成长为一个集高精尖技术展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在步入“而立之年”的新起点上,农高会正以每年更新的姿态,持续提升农业的吸引力。
植物工厂 凸显现代农业“高精尖”
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智慧温室,一条笔直宽阔的无尘路面将温室一分为二,东侧是叶菜区,西侧是番茄区。鲜嫩翠绿的奶油生菜28天就能端上餐桌,立体化无土栽植的圣女果颜色鲜艳,令人垂涎欲滴。温室里的遮阳网、保温层、环流风机、供热系统、水肥灌溉系统,都可以实现物联网自动控制。可以说,从生长到采收全程智能化操作。
据了解,西侧区的番茄是今年7月份更新定植的,目前已到了采摘期,并且可以一直持续采收到明年的6月份。
作为第31届杨凌农高会田间展的综合展示点之一,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是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设施农业领域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实训基地。这里集成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集中展示数字农业、智慧温室、植物工厂等“高精尖”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商的示范应用和突出成效,可谓是现代农业的“最强大脑”。
“为了能让参观者在农高会期间到园区看到旱区设施农业的多样性,我们新增种植了无土栽培鲜切玫瑰花。”园内工作人员郑飞介绍。这些花卉苗在国庆假日期间刚刚在中东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完成定植,借农高会契机,园区也准备开拓旱区设施鲜花产业供应等工作。
在植物工厂,这里的蔬菜从的播种、分栽、采收、包装、运输等各个工艺环节均由计算机智能控制,在栽培全过程中进行无人化调度运输和栽培管理,真正实现了“种子进去蔬菜出来”。“今年,在参观通道我们将番茄进行了水培种植的展示,让大家看到通过营养液栽培的茄果类作物。”郑飞说。
据介绍,园区内还有集装箱式和冰箱式植物工厂,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发电来实现植物生产所需的光照和稳定的室内环境,只要有阳光,就可以生产农作物。因便于移动,在高寒高海拔、沙漠戈壁及偏远海岛等非可耕地区也可以正常生产。
目前,园区创新集成智慧农业生产、新型经营、生态循环农业、三产融合、国际农业交流合作五大模式为一体的“杨凌农科模式”,建设形成了阳光智慧服务中心、智慧农业展示区、高效农业产业化区、智能冷链物流区、休闲农业康养区、生态肥研发区等“一心五区”的功能布局。
创新科技 开辟农业新路径
“我们的第一代产品农业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和老式洗衣机一样大,如今研发到第四代,产品和平板电脑大小相同。”杨凌棚掌柜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甲向记者分享近几年“棚掌柜”产品的科创成果。
良种、良技、良法……每年农高会举办期间,以“三农”元素为主角的“科技秀”总能让农民朋友“大饱眼福”,而当传统农业遇上领先的科学技术,农业生产便有了“高大上”的“基因”。
“我们研发的这款智能水肥一体机设备,既能远程用手机操控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施肥量,还能控制田间的电磁阀,实现了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作为杨凌农高会的“常客”,杨凌天海智慧水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斌锋在农高会上向参展群众介绍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首届农博会上背着水泵售卖,到如今借着农高会推广智能水肥一体机设备,刘斌锋感叹:“杨凌农高会的日新月异,也正是中国农业天翻地覆变化的缩影。”
30年来,杨凌农高会参展项目及产品超过18万项,发布推出科技成果和专利12600多个,累计促成投资与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
这些技术和产品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杨凌农高会的科技优势得益于浓厚的“农科底蕴”:科研优势方面聚集了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累计育成并推广新品种32类300余个;政策优势方面,全国唯一以农业为显著特色的自贸片区和综保区全面建成投用……如今,杨凌构建起“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创新生态,也为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为“一带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
金秋时节,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今年3月份,来自陕西的6000多株的优质“青砧”苹果种苗在此扎根,长势喜人,预计明年就可挂果。这是国内新型苹果栽培技术首次走出国门,辐射带动了中亚地区的果业发展,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新力量。
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农场主拉赫莫洛夫·阿卜杜沃赫有几百公顷土地,主要经营种植、养殖业。“这几个苹果口感很好,我的农场也种植有苹果,今天是来了解苹果新品种,还有新的栽培技术也是我们需要的。”
10月16日,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海外展上举办的第二届中亚—陕西苹果节,拉赫莫洛夫·阿卜杜沃赫在品尝了秦脆、富士等口感香甜的陕西苹果新品种后赞不绝口。
“我们这些品种目前在咱们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开始栽植,明年就邀请你去果园品尝。”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驻乌兹别克斯坦工作人员乔生介绍说,来自陕西的这些苹果品种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储性高,以及口感好、品质优等特点,对提升中亚地区苹果产业更新换代将起到重要作用。
10月16日,第31届杨凌农高会海外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开幕,为期三天的海外展吸引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协会和企业上千人参观交流。与此同时,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示范栽植的苹果、葡萄以及棉花等作物也陆续迎来了当地参观团队。
“这是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第二届农高会海外展,目的是为进一步扩大杨凌农高会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中乌双方企业合作交流搭建广阔平台,加强双方涉农经贸往来。”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兵说。
“我们想通过农高会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杨凌,通过杨凌了解更多的农产品,了解中国的优质农产品,从而达成订单贸易,让中国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走向中亚,走向海外。”陈兵表示。
农高会,真正实现了以会为媒、国内外联动,与世界共享农科“盛宴”,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一带一路”。
新模式 探索全球农业“新蓝海”
农高会是杨凌的,更是世界的。每年农高会期间,场馆内、广场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能看见前来参展参会的国外友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为家乡代言推介新技术、新产品,或是从杨凌农高会寻觅农业高新科技想要带回家乡造福人民。杨凌农高会为杨凌与世界搭建起了共享的市场、交流的平台。
“这次我们带来了家乡的蜂蜜、干果、柠檬等特产,我们的柠檬皮薄肉多、口感非常好!”在第二十九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同期举办的2022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商务代表浩利克佐达·菲鲁兹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家乡美食和特产。作为一名来华留学生,浩利克佐达·菲鲁兹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见证者,也成为连接杨凌农高会与塔吉克斯坦的桥梁与纽带。
“引进来”聚力发展,“走出去”精准对接。2023年,第30届杨凌农高会首次走出国门,同期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设立展区,展示农业技术及特色农产品、农机装备、生物医药等,真正实现以会为媒、国内外联动,与世界共享农科“盛宴”,农高会的展会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今年,在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专题展中,首次实现26个上合组织国家全部参展参会。此外,还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建设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举办第31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海外展中亚—陕西农产品交易推介会(订货会)暨第二届中亚—陕西苹果节及系列活动,农高会持续释放“磁场”强效应。
“杨凌农高会要借上合农业基地东风,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化品牌。”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兵说。2019年,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杨凌落地,五年来,农高会上的“上合面孔”越来越多,“上合元素”不断凸显,以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交流合作为主题的会见、对接、洽谈和展览、论坛、推介等国际活动密集举办。
“走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引回去。”在谈到杨凌农高会海外展的下一步打算时,正在塔什干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召开总结会议的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团队达成了明确共识——只有将农高会打造成为一个全球化品牌,它才能成为中国农业文化输出的一个关键载体,才能跨越语言与地域的界限,讲述好一个个中国故事,让更多海外消费者体验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温度与魅力。
从1999年第六届杨凌农高会首次有国外客商参会,到现在参展参会的国外政要、国外涉农专家、国外企业家逐年增多,国际知名大企业不断增加,涉外展位增幅连年保持在10%以上,杨凌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赵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