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这引起了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的热议。
1月17日下午,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陕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商洛市委会主委李曼围绕做大做优5A级景区,助力打造陕西优势文旅产业集群进行发言。
“近年来,我省把5A级景区作为壮大文旅产业的重要窗口和抓手,培育打造14家景区,2024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5亿人次,占全省游客总数的31%,对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李曼说。
李曼指出,当前陕西5A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来说,景区间联动性不强,发展不平衡;文旅新业态应用不足,多数景区依赖门票收入,“旅游+演艺”等模式推广有限,新技术应用不充分。
针对这些问题,李曼建议,加强统筹,让5A级景区联起来。深化文旅领域国资国企改革,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分区域编制旅游环线发展规划,打造以5A级景区为重点的区域旅游环线。优化提升景区间交通网络,加强景区与景区、景区与交通节点的便捷对接。推动景区之间的联建合作,进地理相近、特色鲜明的景区合作联动,确定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以“通票”、“联票”、延长“票期”等方式,增加客流量和游客停留天数。
丰富业态,让景区产业链长起来。借鉴《长恨歌》等成功经验,聚焦“文学创作—舞台戏剧—影视制作—场景体验—文旅综合”全链条,鼓励景区积极开发演艺经济,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演艺品牌。鼓励借助微短剧、动漫游戏、“VR/AR/+” 等新型文化业态,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用影视+旅游、文旅微短剧等新模式讲好景区历史故事、文化故事、红色故事,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旅体验。
整合资源,让文旅新标识立起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发挥好5A级景区的资源优势,用好240小时免签政策,让陕西成为更多海外游客的首选地、目的地。加强景区与新媒体平台战略合作,实施旅游网红扶持计划,运用“网红经济+电商带货”新模式,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开展5A级景区IP精品工程,下功夫研究能够引起共鸣的旅游创意,以情引人、以情感人,以情绪价值的“集中兑现”,持续增加景区全媒体出镜率。
加大投入,让景区基础设施美起来。完善文旅产业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特别是发行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资金,加快以5A级景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更新步伐,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工程,合理规划景区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康养等设施,提高游客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推动相关产业融入区域发展。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