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文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贯彻落实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部署,推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近日,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娟,文管所干部魏亚飞以及检察干警一行人实地寻访了西落雁遗址、十八亩地遗址,近距离触摸历史、感悟文化,了解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文化传承和演变。
白水县西落雁遗址位于史官镇西落雁村,三面环沟,北至村北公路正北50米处,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该遗址为洛河流域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遗址保护区有多处灰坑及文化层堆积,地表可见大量陶片。该遗址面积较大,遗存较多,内涵丰富,对研究白水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和文化分布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6月9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水县十八亩地遗址位于林皋镇林皋河村西北处,东靠林皋河村庄,三面环沟,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米,共两块地。遗址内原地表可采集到陶片,有泥质灰、红陶和夹砂灰,可辨器型有罐、盆、钵等。经考古发现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古村落遗址,1969年11月2日被列为第一批县级保护文物。
在寻访过程中,检察干警们认真聆听遗址背后的历史渊源,仔细查看遗址保护现状,与文管员深入交流,全面了解遗址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检察干警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场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为文物保护保驾护航。
经过此次对遗址的实地寻访,让干警们对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下一步,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将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针对现场寻访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全面履职,逐步完善对遗址的保护传承,持续推动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取得更大成效,为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贡献检察力量。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许悦 袁靳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