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实践十九号:高原种子迈向“太空育种”新征程

搭乘实践十九号:高原种子迈向“太空育种”新征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3 15: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3日,实践十九号卫星空间搭载科学实验西藏山南市植物材料交接仪式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举行。西藏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所长达娃桑珠、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锐、副主任田爱梅等出席活动,共同完成总重量170克的高原特色作物种子交接。

这批种子搭乘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经历了为期15天的“太空诱变”之旅,将为西藏高寒地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动能。

此次搭载的植物材料由山南市农业农村局精心筛选,均为适应高海拔、强紫外线环境的优质材料,包括:油菜种质材料2份各10克,能适应高温剧烈温差、抗病虫害能力突出;青稞种质材料3份各50克,分别具有高产性、生态适应性等不同特性。

这些种子在太空环境中接受了宇宙射线、微重力等极端条件诱变,其基因序列可能发生改良,为后续选育抗逆性更强、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品种奠定基础。

山南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所长达娃桑珠在仪式中表示:“山南是西藏青稞主产区,但传统育种周期长、突破难。航天育种技术为高原作物改良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期待通过这次实验,培育出更耐寒、更高产、更优质的新品种,助力农牧民增收。

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锐介绍,陕西作为我国航天育种中心之一,已经把近600多份植物材料送上太空,选育出了2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此次合作将建立“西安技术指导与实验分析+山南田间选育与推广”的协同机制,为高原种子提供从太空诱变到地面培育的全链条技术支持。

实践十九号卫星于2024年9月27日发射10月11日成功回收,其新一代返回式平台具备“搭载效率高、育种周期短”的特点,单次任务可完成近千份种质资源实验。

此次任务首次系统性搭载西藏高原作物,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从平原向极地生态的纵深拓展。这批种子交接完成后,由山南市农技推广中心与陕西航天育种中心联合开展地面选育。3至4年后有望选育出第一代“太空青稞”。随着“高原航天育种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推进,雪域农业正式迈入“科技强种”的新纪元。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薛丹)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