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杨建强等出席,围绕“‘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迈出更大步伐”主题,介绍西安市相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单舒平主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为全面展示各地各部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开展了此次系列新闻发布会。
2024年: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2024年,西安以项目与企业为驱动,积极落实“两重”“两新”政策,全力争取资金支持,在经济、创新、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经济发展成果斐然。固定资产投资达5360.8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举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15.08亿元。市场主体培育成果丰硕,新增“五上”单位2919家,总数达1.29万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突破1.3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02.37亿元。
创新转型步伐加快。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项目开工,新建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大增,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5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56%,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8位。新增光子芯片、稀有金属材料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城市发展实现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构建四级功能传导体系,实现详细规划全覆盖。创新闲置低效资产利用模式,整理“五类用地”39.2万亩,建成多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机场T5航站楼建成,地铁8号线等4条线路开通运营。
改革开放持续推进。58项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数字+招投标”做法获国务院表扬,预算绩效管理经验入选“三个年”活动创新案例。有效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全国领先,国际航线加密,进出口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实现增长。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秦岭北麓生态修复1.62万公顷,河道岸堤治理46公里,完成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重点河流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文化古都焕发生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探索考古新模式,加快遗址规划修编和保护项目推进。文旅科技融合发展,“西安年・最中国”等活动影响力提升,旅游市场繁荣,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增长,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增加,多家博物馆影响力提升。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76个9.3万套保交楼任务全面清零,342个保回迁项目全面开工、153个项目建成交付、30.43万群众回迁。城镇就业增加,教育资源扩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养老和托育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彻底解决沿山区县12.09万群众季节性缺水问题和汉长安城遗址区13.3万群众用水问题。
安全保障坚实有力。实施多领域安全能力提升行动,出台房地产利好政策,开展专项整治和治本攻坚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6年“双下降”。
2025年:聚焦重点领域,全力攻坚突破
经济增长方面,构建目标牵引和任务管理体系,打好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组合拳,强化经济工作调度。预计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1-2月经济数据亮眼,有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同时,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
激发需求潜能上,计划全年投资5500亿元以上,保持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加大工业和科技投资力度,落实 “两重” 政策,谋划大量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力度,招引500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00家。持续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一季度已发放大量补贴,带动消费增长。
培育发展动能时,全力推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西安交大建设西部创新港、西工大建设科创新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信息港、西北大学建设未来科创城,促进校地、科研和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全覆盖,新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3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4700亿元以上。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实现六大支柱产业规模过万亿。
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各项改革。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国资国企、财权事权等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深化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推动中欧班列“枢纽对枢纽”多点升级,提升通道商贸物流集成能力,加快建设中欧班列经济圈,创建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布局建设海外仓,助力企业“出海”。
推动转型发展,优化资源利用。全面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构规划编制管理模式,实现单元详细规划全覆盖和一张图动态管控。推进规划土地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39.2万亩“五类用地”分类管理和盘活利用。建成“地下一张网”“地面一张图”耦合平台,开展团结、幸福林带、张家堡等5个重点片区更新示范试点,加快实施燃气、供热等7个重点领域322个安全能力提升项目。
提升城市能级,完善交通管理。实施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工程,推进高速扩能改造、地铁建设、道路微改造等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和执法一体化改革,整治城市乱象。
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旅融合。建立大遗址保护和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升遗址保护利用水平。推进多个文化项目建设,开行人文旅游班列,建设市内免税店,促进 “文商旅体娱” 融合,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创新文化展示和展演方式,组织丰富文化活动。
守牢发展底线,办好民生实事。全面打好问题整改硬仗,完成秦岭相关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任务,推进环境污染源头治理。办好10方面30件为民实事,完成“保回迁”安置项目148个以上、回迁群众6.47万户。落实化债措施,推动隐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双清零”。打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攻坚战,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