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宣”润心,以“阵”聚力:平利创新宣讲赋能乡村振兴

以“宣”润心,以“阵”聚力:平利创新宣讲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9 13: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15日,平利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大贵镇举行延安精神“五进”活动,邀请安康市委党校赵金地教授围绕“弘扬延安精神,做有担当的基层干部”开展专题宣讲。

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百姓讲故事、先进模范讲奉献,用“沾着泥土”的语言讲述发展故事,激励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紧扣“讲准、讲好、讲透”目标,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宣讲格局,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真正打通理论宣讲的“最后一米”。

“党的精神放光芒,守正创新好思想。而今迈步新时代,接续奋进再远航。”4月14日,在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的文化广场,社区文艺爱好者王明亮组织社区群众排练说唱节目《说唱老县》。

“现在的文化广场有了高清电子大屏,音响和灯光也是一应俱全,我们排节目、搞演出的劲头更足了!”作为一名基层老党员,王明亮积极承担起社区宣讲的组织工作,协调、排练、创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曲”声动人,“理”入人心。平利县通过“曲艺+理论”等形式推进融合宣传宣讲,鼓励镇村社区的文艺团队创作参与性强、受众面广的小品快板、说唱舞蹈等文艺作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小节目”诠释“大道理”,进一步提升宣传宣讲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平利县正阳镇机关干部汪轩,也是一名在全县小有名气的基层理论宣讲员。“参加了三次县上组织的比赛,对自己的提升很有帮助。”汪轩所说的比赛,是平利县委宣讲团通过“以赛代训”机制,选拔政治过硬、理论扎实的骨干力量,每年定期开展示范宣讲比赛活动,带动全县宣讲质量整体提升。

为强化宣讲力量,平利县直部门组建30余支特色小分队,深入社区工厂、田间地头开展“靶向宣讲”,实现“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延伸到哪里”。镇级宣讲队吸纳道德模范、乡贤五老等“民间智库”,将政策文件转化为“家长里短”。

汪轩乡所在的正阳镇,就活跃着一支名为“正阳之声”的乡贤五老宣传队。该队伍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和文艺演出,为群众带去了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推动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在镇上的主干道渡正路改建期间,该宣讲队就通过三句半、诗歌朗诵、情景剧演出等,宣传道路改建的好处,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

“喜也有来笑也有,渡正公路畅通途。山地资源很丰厚,幸福日子天天有……”如今,宣讲队成员、龙洞河村62岁的村民邹泽春一边端着茶杯望着改造好的坦途,一边唱着自己编的山歌,唱响了秀美的山水,唱出了幸福的味道。

线上线下双同步、齐发力。在搞好线下宣讲的同时,平利县还在线上搭建“云端宣讲平台”,推出“理响平利”“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专栏,展播领导干部解读政策短视频,并设置“群众点题”留言端口,收集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实现“党的声音传下去,群众心声收上来”。

如今的平利大地,从社区工厂到田间地头,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中小学校园,处处涌动着理论宣讲的热潮,通过构建“矩阵式”宣讲体系、创新“分众化”传播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陈力 陈金山)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