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柳村的“蜕变密码”:“农旅双链”激发新活力

三柳村的“蜕变密码”:“农旅双链”激发新活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19 13: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三柳村,天生就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小村,因其有三棵柳树而得名,静静的青泥河穿村而过,潺潺的溪水永远不停歇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引来数十只朱鹮在此栖息。四月的三柳村如杜甫的诗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双河口镇三柳村版图面积仅3.8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49户886人,是脱贫攻坚以后全县首先富裕起来的村庄之一。

近几年,三柳村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方面做了大力探索,培育了金银花、稻荷虾、果蔬、光伏发电四大支柱产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1.7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5万元。

三柳村走的是“美丽经济”发展路线,是全县第一个发展金银花产业的村。据了解,目前全村有金银花产业园350亩,生态富硒水稻基地50亩,大棚果蔬采摘园12亩,苗木花卉基地50亩,荷虾共养30亩,光伏发电10.7亩。

“去年花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能摘25斤,可以卖150块钱。县城、涧池、平梁都有人来摘,盛花期每天会有三、四十个人,她们带上干粮和水,摘到天黑才回家。”50多岁的翁继凤说道。

据双河口镇宣传统战委员陈礼朋介绍,2019年镇政府招商引资安康嘉汇铭药业有限公司来投资建厂,开发金银花茶、金银花蜜、金银花黑糖、金银花土鸡、文创产品等金银花系列产品和“三柳共米”,打通了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并形成品牌效益。

三柳村环境好,离县城不远,围绕“古柳、朱鹮、稻香、花海”等重点产业,统筹各类资金,建成一个面积850平方米的田园综合体,打造出集养生旅游、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的旅游景区,其中有一处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的综合性展厅,设有产品展示中心、研学活动中心、书咖、网络直播间等多个单元。

“综合体的‘花田月下’、圆月玻璃门、古庙老柳等多处景点成为网红地,引来各地游客观光打卡,三柳村每年旅游接待量达2万人次。”三柳村监委会主任卜兴军说,“金银花、生态稻米、稻虾共养、光伏发电等产业每年收益超过50万元,以土地流转、务工、分红带动100余户农户增收。依托综合体,在周边还培育了2户农家乐。”

三柳村的发展有自身优势,也离不开有力的帮扶。

“中国建行是三柳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从2016年起,已经持续帮扶三柳村10年了,为三柳村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稻虾共养、金银花产业园、‘三棵柳·筑梦之家’,还有目前正在建设的谢家院子高端民宿等很多项目都有中国建行的帮扶资金支持。”三柳村副支书卢涛回忆:“当初动员农户建户用光伏时,需要村民出一部分钱,很多人并不能接受,对此,陕西省分行创新推出‘户用光伏贷款’产品,由村民自愿贷款,村集体配套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兜底’,想尽了办法才建好。”

“后来看到有收入后,大伙都争着要在自家建光伏发电板。我家屋顶就安了,自己没有花一分钱,还拿到了分红,我去年领了1300元。”村民邱翠霞说道。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三柳村距离汉阴县城14公里,汉双二级公路贯通村庄南北,是汉阴县城到双河口古镇的必经之地,该村交通方便、环境宜居,2024年,三柳村田园综合体书咖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三柳村也为自己的未来定位了“以农促旅 以旅兴农”的发展规划,着力打造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千年古柳、朱鹮福地,稻香漫步、花海观景、农品展销”田园旅游综合体,与双河口古镇串成景点线,构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汉阴模式。

为了保护青泥河及沿岸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柳村不仅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生态”为先,同时,也十分注重人居环境的治理提升。三柳村被确定为全县第一批庭院经济示范村和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以打造生态宜居为目标,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拆违建、清四乱、除残垣、建家园”行动,三柳村进一步得到绿化靓化美化,2023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近两年,我们组织或引导村民建成门前花坛118个、竹篱笆1500米,引导村民在花坛里栽种金银花、李子树、桃子树、葡萄树,搭建统一整齐的葡萄架,改造农村厕所100户,铺设污水处理管网2处,所有农户生活污水全部入网,村民的卫生习惯得到有效改善。”说起三柳村的变化,陈礼朋脸上露出了微笑。

“在这里,坐下喝一杯茶,聊一会天,心情就十分舒畅、放松。十年前,怎么也想不到我们的三柳村会有今天的样貌,交通方便、环境美丽,还有休闲娱乐的地方,现在住村里,就像城里人住别墅。”在“三棵柳·筑梦之家”院中,村民卢家喜高兴地说道。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吴静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