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文共体赋能文化惠民 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平利:文共体赋能文化惠民 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3 09: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醇厚的平利茶,致敬奋斗的自己;飘香的平利茶,献给远方的客人。”在近日举办的“我们这5年——平利县‘致敬奋斗的自己’群众文艺汇演”中,舞蹈节目《一片青叶一生情》将平利茶产业、茶景观、茶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4月18日,“建好文共体,文化润民生”陕西平利县 2025年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在女娲文化广场举办;4月19日,“我们这5年——平利县‘致敬奋斗的自己’群众文艺汇演”在女娲文化广场举办;4月20日,平利县2025年“春茶韵”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城关镇翠茗园举行。

“飞檐之下听民乐,五峰楼里赏情景”——平利县沉浸式民乐情景秀4月中旬惊艳开启,“家门口的戏台,有才你就来!”群众K歌公益性活动也同时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城关镇龙头村,为游客精心打造了《茶香情韵》沉浸式实景演出。

群众创意、群众参与、群众上演、群众体验。近期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文化“大餐”美轮美奂,文化“小菜”精彩纷呈,徐徐绘就着文化惠民、文化润民的绚丽图景。

文化是重要的民生之需、振兴之要。2024年以来,平利在县镇村联动建好紧密型文共体,打造文化互通共享新格局,让城乡群众享受均等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文化供给,加快建设工人文化宫、档案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持续扩大公共文化阵地和空间。提升文化服务,实施理论武装铸魂、优秀文化传承、孝义善举培育、文化建设提质、以文塑旅增效“五大工程”。“我们选派一批讲政治、有情怀、懂农村、爱农村的优秀文化人才赴镇村社区开展文化建设工作,以‘服务一个村、提升一个镇、带动培养一支队伍’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平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刚说道。

“上海的朋友,我们发货了。北京的朋友,我们发货了。欧洲的朋友,我们发货了。全世界,我们发货了。”节目《创·新卖货郎》巧妙地用歌曲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了产业本底和自信。据了解,近年来,平利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农文旅产业,靠科技飞跃,踏数字起舞。平利电商发展经验入选全国首批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2024年全县网络零售额位居全市首位。“这个节目很有创意,不仅受到观众的喜爱,也体现出了我们的工作成效。”平利县电商办主任王维说。

茶业富民香氤氲,文旅融合焕新景。伴着歌舞《上茶山》,赏美景、品香茗、醉乡愁。平利籍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陈俊华在平利县2025年“春茶韵”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上,亲情献唱《茶乡美》《这里是故乡》,浓浓茶乡味道,满满思乡之情,让人深深陶醉。

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平利挖掘文化内涵,传承女娲文化、农耕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茶文化,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文艺精品。按照一月一场高质量文化活动要求,平利办好农民丰收节、戏曲进乡村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内涵、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助力发展大局,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努力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领略漆器的独特之美,感受漆艺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在守正创新中将这项传统技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位于城关镇龙头村的牛王生漆非遗展馆,省级非遗传承人、陕西龙头国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袁端姣向游客讲述漆器的发展历史和制作技艺。在她身后,一件件精美的漆器光润似玉、流光溢彩。

留住非遗记忆,传承文化薪火。弦子腔从这里飘出,女娲传说深邃悠远,牛王国漆流光溢彩……近年来,平利鼓励非遗文化开发更多应用场景、推出更多文创产品,非遗已经成为平利文化的新标识,让大地流彩,让日子生香。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陈力)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