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法官(中)在调解消费纠纷。 本报记者 张斌峰摄
本报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赵媛
网购狗粮真实溯源信息被剪掉,法院促成双方和解;驾校未经同意将学员转校,法院调解退费成功;医美机构超越资质实施手术,法院判罚退还医疗服务费并承担3倍赔偿……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雁塔法院”)主动适应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依法高效化解涉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优化消费环境。
为消费者开通“绿色维权通道”
“没有法官,我的钱根本要不回来。”4月22日,西安市民王某说。
王某给孩子报了篮球培训班,但孩子上了3节课后,却被培训机构告知因经营原因暂停上课。几个月过去,王某和孩子仍未接到复课通知,他向培训机构提出退费要求。培训机构出具了一份退费协议,并承诺3个月内退费。结果到了退费截止日期,培训机构仅退还了部分款项。无奈之下,王某将培训机构诉至雁塔法院。
雁塔法院迅速开展法律文书送达工作,但被告的办公场所已人去楼空。承办法官想方设法与该机构负责人取得联系。对方却表示,资金压力大,无法退费。在法官耐心劝说和引导下,培训机构负责人向王某退还了相关费用。
雁塔法院建立了消费者权益案件快立快审快执机制,开设消费者权益案件“绿色维权通道”,视案件情况纳入小额诉讼或简案办理范畴,鼓励网上立案、线上开庭,做到“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从源头预防化解消费纠纷
“建议贵单位在商业运营中加强日常规范管理和法治宣传教育,督促商户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真实、全面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在一起消费者诉某家具店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因家具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不实宣传、诱导消费和家具材质约定不明等问题,雁塔法院法官向家具店所在的家具城制发司法建议,要求家具城引导商户恪守社会公德,诚信合法经营,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雁塔法院坚持力量前倾、阵地前移,在消费活跃、经济较为繁华的商圈、社区打造普法宣传、纠纷排查化解和培训指导的前沿阵地,提升消费纠纷“调、赔、防”全链条、一揽子解决能力水平,围绕经营者内部管理、风险防控制发司法建议23份。
与此同时,雁塔法院持续推进“法官进网格”等工作,畅通纠纷受理调处渠道,加强与检察、公安、市场监管、消费者协会、律师协会、金融机构等部门和组织机构联动,探索推动建立维权联动机制,搭建诉调对接平台,提升“共享法庭”解纷效能,合力推进消费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为消费纠纷投诉的化解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和保障,先后组织开展巡回审判38次,普法宣传活动102次,发布典型案例116起,切实提升了群众消费维权意识。
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工作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雁塔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延伸司法服务,全面促进消费,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营造有利于消费提质增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群众身边的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