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张炜、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张根勤到会,介绍有关情况。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花样翻新,犯罪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趋势显著,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张炜在发布会上表示,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全市反诈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全力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空间。西安市公安机关按照“四专两合力”要求,做实“主动、预防、连心”三大警务,会同金融、电信、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化联动协作,创新打法机制,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规律、新特点,精心打造“侦查打击、行业治理、宣传防范”一体化工作流程,积极构建“全民反诈防诈”新格局,推动西安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依法严惩,用好严打“组合拳”
电信诈骗手法不断更新升级迭代变化,西安警方重拳出击,主动进攻,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为牵引,不断深化“云剑”“断卡”“断流”等严打专项行动,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持续发起区域会战和集群战役,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以及上下游关联违法犯罪。
张炜介绍,2024年,西安警方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成果显著,共破获电诈案件5161件起,抓获诈骗及关联犯罪嫌疑人28291人,返还涉案资金1亿3千万余元,实现了“两降两升”目标。具体来看,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群众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4.9%、6.2%,破获案件数、抓获嫌疑人数同比上升5.8%和12%。在打击黑灰产方面,打掉了一大批收贩卡黑灰产链条,抓获收贩“两卡”嫌疑人10757名,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势头。
形成多方合力,筑牢安全“防火墙”
“要让更多的人不再受骗,就要筑牢源头治理的‘防火墙’。”张炜说,近年来,西安警方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先,会同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部门,建立涉诈风险全流程预防管控机制,不断优化完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监测、识别、阻断、反制等技术手段,积极采取预警劝阻、接警止付、资金拦截等措施,构建“事前防控、事中拦截、事后追损”三道防线,全力降低群众财产损失。
2024年,西安警方联合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等通讯运营商,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成功预警、劝阻受骗群众591万人次,资金预警上门劝阻2.5万人次,劝阻金额18.7亿元,返还涉案资金1.3亿余元,最大限度防止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近期,还举办“勠力同心、反诈同行”暨5.17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月活动,不断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
强化风险管控,深耕治理“责任田”
黑灰产的综合治理是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关键一环。西安警方充分发挥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协调机制作用,搭建警银、警信、警网快速响应机制,优化升级涉诈模型,定期交互风险数据,推动案件打击、“两卡”治理、资金预警等工作联动联查,实现数据互通、业务协同,为全面形成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诈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不断压实电信、金融和互联网治理主体责任,全力推进“两卡”和互联网风险排查治理。2024年,会同各商业银行和运营商共排查账户9760万户,清理风险账户70万户,对1500万可疑账户采取了分类分级管控措施,拦截可疑交易65万笔,关停风险电话号码316万余个,取得了良好治理成效。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全民参与,西安警方呼吁全社会联合起来,认清诈骗手段,增强防骗意识,全力提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能力,不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同时,呼吁广大市民积极主动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实名认证、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及时预警、拦截、封堵诈骗信息;广大市民也可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五家新媒体平台,搜索关注“国家反诈中心”政务号,及时了解新型骗术,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针对记者提出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目前有哪些新特点、新趋势”这一问题,西安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张根勤介绍,当前电诈犯罪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诈骗手法加速演变,针对不同群体定制“话术”和剧本,并运用GOIP、虚拟货币、共享屏幕等新技术升级犯罪工具;二是涉诈资金转移愈发隐匿,通过虚假投资平台诱导取现或购买黄金等,借助快递、网约车等方式洗钱;三是被骗群体呈现多样化,涵盖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依托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张根勤表示,下一步,西安警方将以“四专两合力”为指引,从强化打击力度、提升预警能力、加强宣传防范三个方面精准施策,持续推动打击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