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陕西黄陵县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的直播间里,女主播正举着荔枝吆喝:“家人们看过来,新鲜荔枝直接拍!”西安传梦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在门口盯着手机屏幕,实时跳动的交易数据显示,这几天借着《长安的荔枝》热度,日均营业额超30万元。这个从西安返乡的青年,在科创中心的扶持下,不仅把黄陵苹果卖向全国,还带动了周边上千农户增收。
走进这座科技感十足的中心,黄白两色的展厅里,裸眼3D屏幕循环播放着煤矿智能开采的场景,滑轨屏幕上滚动展示着翡翠梨的生长数据。负责人兰民锋笑着说:“咱这县域平台,就是要让农民靠科技增收,让创业者有奔头。”作为全省首家县域创新驱动平台,这里以“一中心三平台”的架构,已吸引179家企业入驻,培育出44家高新技术企业、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均增速超40%。
“拎包入驻”让创业少走弯路
“原以为回家创业手续多,没想到啥都不用愁。”张成回忆起今年3月刚回来时的情景,中心不仅给了免费办公室,连企业注册都是专人代办。最让他暖心的是,创业初期遇到苹果收购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向中心反映后,当天就对接了专家,还联系了标准化种植基地。
现在,张成的公司不仅有500亩现代化果园,还建起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矮砧密植技术让苹果产量翻倍,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直播间里单场最高销售额能突破80万元。“下一步打算扩种到几千亩,让周边更多乡亲跟着干。”他盘算着,脸上透着干劲。
政策兜底让人才留得住
“县上给的支持,比在大城市还实在。”这是不少创业者的共同感受。科创中心推出的26条人才政策,从住房补贴到子女上学全考虑到了。像张成这样的返乡青年,不仅能免费使用价值 100万元的直播设备,遇到技术难题时,中心还能对接50多所合作高校的专家来帮忙。
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作为“人才引进资金池”,让各类人才安心扎根。如今,91名硕士以上人才在这里落户,11个专家团队定期来指导。马锋旺教授团队培育的“秦脆”苹果,是近年推广的抗逆优质品种;煤矿智能开采专家研发的新技术,让井下作业既安全又高效。
从“一个人”到“一条链”的蝶变
在科创中心的带动下,黄陵的创业热潮从单个案例变成了产业集群。农业领域已孵化出20多家电商企业,1000余名本土电商人才活跃在田间地头;数字果业大数据平台让果农动动手指就能看商情、查销路。
中心负责人兰民锋介绍,目前已有179家企业入驻,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近三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76亿元。从张成的直播间到数千亩标准化果园,从单个创业者的尝试到全产业链的振兴,这里正上演着“一个人带活一个产业”的生动故事。在这片曾经只有煤矿和果园的土地上,科技创新正让越来越多的“张成”找到舞台,也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