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工业园区自2011年3月成立以来,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1月升级为省级特色高新区,如今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园区规划总面积18.16平方公里,建成11.85平方公里,以“一区三园”布局承载碳硅新材料、绿色载能等五大产业集群,现有入驻企业104家,其中“五上”企业55家、科技型企业127家,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5.79亿元,先后获评省级绿色园区、化工园区等多项荣誉。
优越的发展环境为园区腾飞奠定坚实基础。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包茂高速、西延高速等穿境而过,包西铁路、秦七铁路横贯东西,动车南站已通车,通航机场稳步推进,西延高铁预计年内通车后,将深度融入西安、延安1小时经济圈。作为陕西四大煤田之一,黄陵已探明煤炭储量27.3亿吨,年产能3000万吨,年发电量107亿度、化产品200万吨,1.2亿立方水资源总量和5000万立方年供水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要素保障与创新活力同步提升。园区收储建设用地3000余亩,建成3.2万平米工业厂房,配套综合服务楼、变电站等完善设施,人才公寓、共享餐厅等功能一应俱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秦创原轩辕科技创新中心连通省市资源,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实验机构4家,与50余所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赫晓东院士工作站年内将建成。26条人才优待政策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98人,5亿元产业母基金、3亿元股权投资基金等“两支基金”和三个资金池,为企业发展全程护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是园区的亮眼名片。“一站式”代办服务涵盖政策、科技等多窗口业务,“标准地+承诺制”“交地即交证”改革实现办证“零时差”,“双随机一公开”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彰,“红色代办”经验在全省推广,“以商招商”模式占到招商项目30%以上。
眼下,绿色载能产业集群建设传来捷报。黄陵矿业 2×1000MW发电项目正加速推进,6月30日,随着主厂房BC列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筑,标志着这座承载核心发电设备的建筑主体结构正式封顶,为后续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关键工序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由2024年5月成立的沮源发电公司负责,是店头电厂二期扩建项目,作为省级重点工程,动态总投资82.0266亿元,占地约540亩,采用2台1000MW高效超超临界间接空冷燃煤发电机组,同步配套除尘、脱硫等环保设施。
黄陵矿业沮源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涛介绍说:“我们的项目在资源利用上极具创新性。燃料直接取自黄陵矿业出产的煤矿,年用煤量376万吨,通过矿区铁路专用线直供,极大降低运输成本与损耗;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店头镇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年利用量达288万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厂内灰渣筒仓与粉磨系统实现固废全部综合利用,电厂送出以750kV电压等级接入国家电网。”据了解,项目计划于2026年5月实现双机双投,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110亿度,年产值约40亿元,还将创造300余个就业岗位。
不止绿色载能产业,园区其他产业集群均在加速布局。碳硅新材料领域,陕西有色一体化项目与院士工作站联动,将构建从碳硅新材料到先进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特色农业依托42万吨苹果、1万吨翡翠梨等资源,在科技产业园布局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数字经济借黄帝陵文化IP,在高铁新城发展数字文创、文旅等业态;低空经济围绕通航机场建设,培育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7类低空产业。
展望“十五五”,黄陵高新区将紧扣“五集五区”“三化三性”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力打造新质工业园区,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