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丨安康富硒:从土壤宝藏到富民产业的生态答卷

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丨安康富硒:从土壤宝藏到富民产业的生态答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4 10: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陕西省安康市富硒文化展厅里,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军正拿着一瓶富硒矿泉水,向参观者展示瓶身上的硒含量标注:“您看,这0.6毫克/千克的硒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咱们安康的土壤就像大自然撒下的富硒种子,孕育出的每颗米粒、每片茶叶都裹着健康馈赠。”

从有害元素到生命必需

“1817 年被发现时,硒曾被当作有害元素,直到1957年施瓦茨的肝脏保护实验,才开启了人类对硒的重新认识。”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综合科负责人祁蒙指着展厅里的历史介绍道。197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这一发现让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硒列为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硒摄入量标准(60-250 微克)面前,我国居民日均40微克的摄入量显得捉襟见肘。“克山病的防治研究是里程碑式的突破。”张军提到,上世纪我国通过大规模补硒干预试验成功控制克山病,这项研究荣获国际施瓦茨奖,也让“科学补硒”理念深入人心。如今,硒的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已被写入新国标,其“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 等美誉背后,是40多种疾病与硒缺乏相关的科学依据。

全国最大天然富硒区

在展厅巨大的土壤硒含量分布图前,深绿色的高硒区域在安康版图上格外醒目。“全市 81.87% 的区域达到中低硒水平,高硒区域占比 37%,土壤平均硒含量达 0.6 毫克/千克,是全国平均值的近三倍。”张军指着地图上的带状分布解释,这种“三代一致”的富硒地质特征,让安康成为全国富硒土壤面积最大、地层最厚的天然富硒区。

更难得的是,这里的土壤不仅富硒,还伴生锌等有益微量元素。中国科学院地质专家历经数十年勘测发现,以紫阳县为核心的南部巴山地区,其富硒地层形成于5亿年前的早古生代寒武纪,堪称大自然馈赠的“生态宝藏”。在高硒区域的田间地头,富硒茶叶、水稻、魔芋等作物正汲取着土壤中的天然养分,为安康富硒产业奠定了不可复制的资源优势。

从实验室到餐桌的富硒链

在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正操作着精密仪器检测茶叶香气成分。“我们每天检测 6 个样本,通过 GC-MS 分析顺三己烯醇等挥发性物质,探究富硒环境对茶叶风味的影响。”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数据将用于高聚硒茶树品种选育,目前已筛选出能提高茶叶聚硒能力的特种菌群。

科技创新让富硒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一县一业一所”合作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的17个科研创新团队扎根安康,开发出富硒黄酒、鸡蛋、速溶茶等100余个核心产品。“富硒大米标准化生产后售价翻倍,挂面每斤成本增加两毛,售价却能提高一块多。”张军给记者算了笔账,依托5个国字号科研平台和7个省级研发平台,安康已培育234家规模以上富硒产品生产企业,2024年安康富硒食品规上工业实现产值73.1亿元。

硒品牌照亮乡村振兴路

“以前种茶卖不上价,现在贴上‘安康富硒茶’商标,每斤能多卖几十块。”在产销帮扶平台的紫阳馆内,茶农的话道出了品牌价值。这个价值 52.3 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已让209 家企业受益,产品需通过严格硒含量检测才能使用商标。

线上京东安康馆、线下10个县区馆构成的产销网络,让富硒产品走出秦巴山区。数据显示,该平台累计帮助近千家企业带动3000 多种农产品远销海内外,综合交易突破70亿元。“老百姓种的茶叶、生猪不愁卖。”张军表示,富硒产业已成为生态友好型首位产业,更成为支撑脱贫致富的 “金叶子”“银果子”。

从实验室里的微观探索到田间地头的丰收喜悦,从科普展厅的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的健康餐桌,安康富硒产业正书写着 “生态资源-科技创新-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篇章。正如展厅里那句标语所言:“每一粒富硒米都藏着秦巴的馈赠,每一片富硒茶都带着汉江的清香”,这颗镶嵌在西部的“富硒明珠”,正以生动活泼的姿态,向世界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