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双向攀升!汽车“智”造实力气场全开

产销双向攀升!汽车“智”造实力气场全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6 14: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今年1—6月,西安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绩亮眼。陕汽控股累计生产汽车8.64万辆,同比增长3.3%。销量达10.03万辆,同比增幅13.9%;西安吉利汽车增长势头同样迅猛,累计产量达16.46万辆,同比劲增29.8%。这组喜人的数据,既直观展现了企业坚实的生产根基与市场竞争力,更印证了经开区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转型进程中迈出的坚实步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智能工厂里的“重卡速度”

走进陕汽新能源重卡智能生产基地,工业机械臂正以毫米级精度快速挥舞,精准抓取、对接零部件,动作流畅如舞者;“无人驾驶”的AGV智能搬运机器人载着物料,在工位间灵活穿梭,遇障时巧妙避让,往来有序;重卡车身驾驶室则通过PBS调度系统,沿着高架EMS轨道自动运转,稳稳停在装配工位旁,等待下一步安装……整个车间里,智能设备协同作业,工业“智”造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这个生产基地的总装生产线可同时装配多款车型,具备每年5万辆重卡底盘装配和10万辆驾驶室总成装配能力。”陕汽汽车总装配厂高级业务副经理季翔介绍,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让重卡生产过程实现全面优化,效率大幅提升。

作为陕西汽车产业转型的标杆,该基地于2022年4月下线首辆整车,经过几年的发展,2024年新能源重卡产量达1.27万辆,同比增长305%,现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重卡生产基地之一。

从智能车间内设备的高效联动、生产流程的精准协同,到市场订单的持续增长、市场份额的稳步拓展,陕汽以生产与销售的良性循环,生动诠释了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的实践成果。作为扎根经开区的龙头企业,其稳健发展不仅体现了智能制造的显著成效,更以坚实的产业实力筑牢了经开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根基,为区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是西安经开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关键一环。

“黑灯工厂”里的全球智造样本

当夜幕降临,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的焊装车间依旧“热闹”——585台机器人在微光中整齐舞动,机械臂末端的焊枪以毫米级精度焊接车身部件,火花在黑暗中划出精准弧线;AGV无人驾驶小车驮着冲压件,沿着磁导航轨道悄无声息地穿梭,通过5G信号与物流系统实时“对话”;喷涂车间里,机械臂持着喷枪均匀扫过车身,每一道工序都精准可控……这就是“黑灯工厂”的真实场景,即使关灯也能24小时不停产,每分钟就有一台新车驶下生产线。

吉利汽车“黑灯工厂”机器人正在作业。

“‘黑灯工厂’分为机器人操作区与物流平台两部分。”工作人员介绍,不同设备、机器人间通过自主协调运作,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还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这座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的超级智能工厂,冲压、焊接和涂装三大车间实现了100%自动化生产。依托5G+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ERP、MES等信息化系统,通过AGV、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的精准执行,真正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无人化”生产的跨越式转变。作为国内整车企业首个零碳工厂,吉利汽车积极推动制造降碳,持续引领行业绿色转型。早在2023年,由这里生产的星越L搭乘中欧班列驶向欧洲市场,让“西安智造”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崭露头角。

如今,从“黑灯工厂”的全自动化生产到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吉利以高效生产与广阔市场的双向发力,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既彰显了西安经开区汽车产业在智能化、国际化领域的发展成效,也以扎实成果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陕西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西安经开区始终将汽车产业作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聚焦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方向,持续优化产业生态。通过政策精准赋能,为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支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完善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条;深化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如今,陕汽的重卡智能线与吉利的“黑灯工厂”交相辉映,不仅铸就了经开区汽车产业的“硬核实力”,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经开区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推动汽车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高地持续聚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