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结事了”到“长远帮扶”:司法温情护航两个家庭“破困前行”

从“案结事了”到“长远帮扶”:司法温情护航两个家庭“破困前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2 18: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没想到一件普通案子你们办理得这么细致,效果也好,真正让司法为民、公平正义‘触手可及’。”日前,听证员王稳乐在陕西兴平检察院参加完一起交通肇事案件听证会后对检察官如是说。

一场意外牵动两个家庭

这起案件发生于2024年6月22日四时二十分,赵某持B2驾照驾驶重型厢式货车沿104省道由东向西行驶至兴平市某镇一加油站附近时,与在机动车道内由西向东徒步的行人杨某(74岁)发生碰撞,致杨某当场死亡。

2024年7月16日,兴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下发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驾驶员赵某负事故主要责任,杨某负事故次要责任。案发后,保险公司依照法定标准已向杨某家属理赔30余万元,驾驶员赵某向杨某家属补偿1.5万元,杨某的家属对赵某表示谅解并出具谅解书。

案件背后两个家庭的艰难处境

受理该案后,办案检察官认真细致审查案卷材料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事发时间是凌晨四时左右,特殊的时间段让办案检察官产生疑虑。

带着这个疑虑,办案检察官前往死者杨某所在的村委会及案发现场,还原了案发整个过程。从村委会刘书记处了解到死者杨某患有老年痴呆症,杨某的妻子患脑梗瘫痪在床,儿子双手手指残疾,儿媳是聋哑人,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孙子,一场意外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家雪上加霜。杨某在事发前一天上午九时左右离家,中午吃饭时也未回家,其儿子便开始寻找,直到天黑未果,村委会刘书记向检察官提供了事发当晚十一时在村治安巡查微信群里发布寻找杨某的寻人启事微信截图,也充分证明杨某患老年痴呆症的事实。随后在听取被害人家属意见时,被害人杨某的弟弟及儿子均对肇事司机表示谅解。

肇事货车驾驶员赵某,现年33岁,未婚,其父亲十年前因病去世,母亲体弱多病,赵某开货车的收入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事故发生时赵某无超速、酒驾和疲劳驾驶,本次事故系赵某驾驶货车与对向半挂车会车时灯光短暂致盲所致。事故发生后,赵某及时设置警示标志,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并报警,事后也给予杨某一家相应的补偿。这场意外同样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阴霾笼罩。

从“案结事了”到“长远帮扶”

综合考虑整个案件事实,考虑到被害人杨某一家虽然拿到了相应的赔偿和补偿款,但生活依然困难,从根本上让杨某一家摆脱困境成了眼下当务之急。

经审查,杨某一家不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办案检察官便将杨某一家的情况向市教育局和当地政府进行了反馈,启动社会化救助程序。这一程序的启动源于2023年兴平检察院与市妇联、关工委、教育局、工商联、红会等 15家单位联合签署的《司法救助大数据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救助衔接工作办法》,旨在对困难家庭救助无缝衔接,形成社会化救助合力。

后经教育部门反馈,杨某的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子已享受到相关救助政策,杨某所在村委会反馈已安排杨某的儿子参与村治安巡逻、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也有了固定收入。

在本案的听证会上,参加听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官对赵某相对不诉的意见。后该案经检委会研究对肇事司机赵某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在行刑反向衔接阶段鉴于赵某家庭困难,且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已向被害人家属给予一定补偿,公安机关采纳了兴平检察院提出的相对较轻的行政处罚意见,目前司机赵某已重新干起老本行,回归正常生活轨道。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李勉 张海珊)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