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绘制全球首张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谱

我国科学家绘制全球首张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谱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25 10: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24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在解决小麦条锈病菌不断变异的世界性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绘制全球首张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谱,构建了小麦条锈病“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这项研究为小麦育种提供“基因导航”,标志着我国在小麦病害防控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引领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于22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小麦条锈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导致全球小麦年减产约10%。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表示,这项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百年来小麦抗病基因与病原菌变异之间的规律。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小麦条锈病“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谱,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康振生介绍,在筛选后的559个与抗条锈病相关的候选基因中,研究团队成功验证了3个突破性抗条锈病基因的应用价值。其中,Yr5x基因对当前流行的新型强毒菌株表现出显著抗性;Yr6/Pm1基因首次实现条锈病与白粉病的双重防控,揭示了作物广谱抗病的新机制;YrKB基因在抵御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同时,首次实现了抗病性与产量的协同提升。

“这张图谱破解了困扰学界百年的抗病基因布局难题。”康振生介绍,研究发现的抗条锈病基因组合,有望将小麦品种的抗病寿命从当前的3至5年,延长至10年以上。目前,携带新基因的育种材料已在多个小麦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为减少农药使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