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检察院的监督,这起案件终于有了结果!”近日,看着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手中,西安市灞桥区一位执法人员感慨道。这背后,是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创新“检察 + 行政” 模式,为破解 “不刑不罚” 难题开出的治理良方。2024 年以来,该院已办理反向衔接案件 125 件,61 份检察意见书全部落地,行政处罚落实率实现 100%,让司法温度与执法刚性在三秦大地完美交融。
内部协同机制创新,激活“一体履职”新动能。为确保案件流转规范高效,灞桥区检察院建立案件化办理流程,制定《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刑事检察部门在作出不起诉决定后3日内,需将案件线索及证据材料同步移送行政检察部门并录入业务系统,实现案件流转全程留痕。
同时,创新推行“双审查”模式,在刑事证据审查基础上强化行政处罚必要性审查,并针对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等高频案件制定《处罚必要性审查指引》。2024年,该院依法对27件无实质处罚必要案件终结审查,有效避免了过度惩戒,体现了司法温度。
深化外部联动协作,构建执法司法合力。在外部联动方面,灞桥区检察院创新实施“三步工作法”,推动形成执法司法合力。制发检察意见前,主动就处罚依据与尺度与行政机关会商,避免一事二罚;对争议案件引入听证程序,邀请行政机关及听证员参与评议,成功解决超期不回、处罚不到位等问题;建立建议后跟踪机制,要求行政机关15日内反馈立案情况,逾期未回复自动触发监督程序,确保监督落地见效。
强化跟踪问效闭环,延伸社会治理效能。灞桥区检察院将行刑反向衔接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扎实工作普及“罚其当错”“不起诉不等于不承担责任”的法治观念,加强对不起诉案件的依法后续治理,真正实现“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闭环升级。以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方式让社会各界感受到公平正义,打造出检察工作新亮点。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刘馨阳 周玮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