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力量守护红色根脉 羊马河遗址焕发新颜

检察力量守护红色根脉 羊马河遗址焕发新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9 19: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风拂过子长市余家坪镇的层林,带着黄河支流特有的湿润气息,掠过羊马河战役遗址的每一寸土地。8月初,陕西省子长市人民检察院组织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的干警再次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公益诉讼保护革命文物“回头看”。目光所及,曾被酸雨蚀出蜂窝状孔洞的花岗岩纪念碑,在防腐蚀涂层的呵护下,泛着珍珠母贝般温润的光泽;昔日被杂草秸秆侵占的角落,如今铺展着生机勃勃的新绿;遗址边缘恢复一新的纪念墙,如凝固的河流静静流淌,承载着1947年那个春天的烽火记忆。

时光回溯至1947年4月,转战陕北的西北野战军在羊马河地区打响关键一战,歼灭国民党胡宗南部76师135旅4700余人,羊马河战役的胜利如利刃划破阴霾,在革命史册上镌刻下不朽篇章。1985年,原子长县政府在主战场竖起纪念碑,让英雄的故事有了具象的依托;2008年,这里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基因的传承有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然而,在这片镌刻着烽火岁月印记的革命遗址保护范围内,周边村民日复一日的农耕活动正悄然啃噬着历史的肌理。收割后的秸秆被随意堆放在墙角、路边,不仅挤占了遗址的空间,更在风雨侵蚀中渐渐霉变、散落,那些斑驳的痕迹如同无形的刻刀,一点点剥落着革命文物的原始风貌。如今,不当的占用让这片承载着无数革命记忆的热土渐渐失了往日的厚重。原本应让人肃然起敬的红色地标,在农作物的包围和秸秆的堆砌中,那份穿越时空的庄严感被一点点消解,仿佛一段鲜活的历史正被日常的琐碎慢慢覆盖,让人不禁为这份珍贵遗产的悄然褪色而心生怅惘。

子长市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们深知革命文物保护的紧迫性,以扎实行动扛起责任。他们踏遍遗址每一个角落,通过实地勘查细致丈量土地使用情况,不放过任何一处被侵占的痕迹,用脚步践行对历史的敬畏。在耐心走访周边村民与相关单位,倾听民意的同时了解遗址被占用的深层原因,在沟通中收集第一手信息。通过埋首查阅史料、土地权属文件等资料,细致梳理案件脉络,精准厘清遗址保护范围、土地归属等关键问题,为后续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明确案件症结后,检察院精准发力,向市文旅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及时制止非法占用行为,推动恢复革命文物的历史原貌。针对涉案土地属羊马河村集体所有这一难题,子长市检察院主动牵头组织文旅局、余家坪镇政府与羊马河村委会开展圆桌会议,在坦诚交流中阐释保护红色遗址的重大意义,协调各方诉求,最终凝聚起“守护红色根脉”的共识。

在多方力量的协同攻坚下,红色遗址上的杂物迎来了彻底的“清零”。曾经散落的废弃物被一一清运,地面被细致清扫,那些随意种植的农作物留下的痕迹,也在时光的流转与精心的整治中渐渐淡去,遗址原本的轮廓愈发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子长市园林绿化站量身定制的规划方案落地,2000棵连翘、500株榆叶梅、1000株蔷薇、15棵云杉相继扎根,一片“检察公益诉讼林”悄然生长,让红色遗址在绿意映衬下更显厚重与生机,红色阵地的保护空间得以拓展,历史记忆在精心守护中焕发新的光彩,一片以“检察公益诉讼”命名的林子在众人的期盼中悄然生长……

五载春秋流转,检徽始终闪耀在保护革命文物的一线。子长市人民检察院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将初心使命融入每一次公益诉讼实践。如今,在这片曾见证烽火硝烟的土地上,政府重视、资金保障、社会参与、逐步推进的保护新格局已然形成。当风再次掠过羊马河的层林,沙沙声里不仅有历史的回响,更有新时代检察人守护红色根脉的坚定誓言。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白恩龙 周玮漪)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