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推出全新特展——“俑见大唐——长安荔枝路中的盛世风华”,将近期热映的《长安的荔枝》电影巧妙融入展览策划。“我们正是抓住暑期文旅旺季,紧扣这部热门影视作品的话题度,打造出这场既有趣味性又有文化内涵的展览。”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副馆长阴玲玲表示,“期待以讲故事、接地气的方式,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长安荔枝路’背后深藏的大唐盛世风华。”
该展览以阶梯式叙事方式,紧扣“荔枝进贡”这一核心史实,精心划分三个单元,创新以馆藏彩绘侍女俑为独特叙事视角,开启寻找“李善德”原型的探索之旅。
彩绘侍女俑
唐朝风气开放、善纳外来文化创新,催生出丰富多样的女性发髻与衣衫款式,妆容更形成具等级差异与工艺水准的标准化体系。馆藏彩绘侍女俑便是长安风尚的鲜活见证:二者身着圆领袍服,生动演绎“女着男装”潮流;面额所饰花钿——这一唐代标志性妆容,以多样形态点睛,与袍服、发髻相映成趣。从发型到妆面、着装,陶俑完整呈现唐代女性“妆饰+服饰+发型”的一体化审美逻辑,尽显当时时尚风貌。
三彩马
展览中,唐代三彩马格外引人注目:其体态雄健、釉色绚丽,既是唐代驿传“千里驹”的象征,见证唐三彩工艺巅峰,更默默诉说着荔枝千里进贡背后大唐高效运输网络的实力。据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副馆长阴玲玲介绍,唐代马功能多样,是荔枝运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唐德宗时期官方养马量达70万匹,足见其社会地位。而荔枝运输“水陆相接”的模式,也借由马的运输作用,折射出当时交通与物流的发展状况。
彩绘胡人牵猞猁骑马俑
唐长安城曾是世界瞩目的东方文明枢纽,丝路驼铃与运河帆影引四方宾客汇聚:有他国使臣、远方游人,更有丝路商贾。他们带来多元物产与技艺,将异域风情融入街巷,让长安成为盛唐中外交流的鲜活缩影。馆中胡俑面带笑意,身后随携狩猎猞猁,生动勾勒胡人在长安的生活场景,直观印证大唐多元文化的融合盛景。
文物修复师郭玉让
正在西安上大一的姚笛参观完说:“以《长安的荔枝》为引,借两位小侍女之口串联整个展览,相比于其他展览更有趣、生动。现场还有让我去体验由文物修复师指导的唐三彩制作过程,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这场特别展以陶俑为引,为观众搭建了一座通往盛唐的桥梁。人们在溯源对话中,既具象感知大唐盛世的繁华,更深刻理解文物背后的时代记忆。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子怡 盛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