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道路领域传来振奋人心的中国声音——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教授主持,长安大学、中航电测仪器(西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基于数字孪生的自动驾驶整车在环测试装备与应用”项目,经中国公路学会推荐,成功斩获2025年全球道路成就奖(GRAA)。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中国科研团队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我国在自动驾驶测试领域的技术创新已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全球道路成就奖(GRAA)由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道路联合会(IRF)主办,是全球道路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奖项之一,代表着道路交通行业技术发展与管理水平的最高标准。此次赵祥模教授团队的项目能从众多国际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对自动驾驶行业痛点的精准突破。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但“百亿里程”道路测试困境与标准化测试装备缺失,一直是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赵祥模教授带领团队创造性地研发出了世界首台基于数字孪生的自动驾驶整车在环快速测试装备,构建起一套高效、可信的标准化测试解决方案。
项目的技术突破亮点纷呈。在硬件装备方面,团队开发出9自由度自动驾驶整车在环测试装备及系列产品,突破“车辆-试验台”多体耦合动力学高精度建模等技术难题,可支持最高200km/h的测试车速与12.6m/s²的最大制动减速度,实现了真实道路测试的台架近零模拟,大幅降低了实地测试的成本与风险。
在数字孪生系统构建上,项目攻克高覆盖度典型与极限场景自动生成技术,建立海量靶向测试场景库,典型场景构建效率高达3000例/小时;同时突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视觉等多传感器数据逆向生成技术,成功实现真实复杂交通环境的孪生重构与虚实主体协同受控,一举解决了“用虚拟场景测试真实车辆”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建立起“人-车-路-环”协同受控的标准化测试体系,攻克了多主体虚实融合测试中AI驱动的场景链自动生成与组合、复杂背景交通流与交通事件动态加载、传感器数据高保真模拟注入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危险、极限等边缘场景在台架上的快速等效测试,与道路测试相比,效率提升近2000倍。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斩获美国发明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21项,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16篇,技术成果已在国内多家头部车企完成12款自动驾驶车型验证,并在交通运输部认定的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部署应用,累计完成超12万小时等效路测,创造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该项目通过“以测促研”引领了自动驾驶测试技术变革,将有力推动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进程,从而促进未来百亿级的相关产业集群发展。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