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鸟类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论坛”陕师大启幕 共探生态保护创新路径

“秦岭鸟类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论坛”陕师大启幕 共探生态保护创新路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6 19: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24日至25日,由陕西师范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秦岭鸟类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论坛”在该校长安校区国际教育大厦举办,论坛以“守护秦岭羽翼,共建生态屏障”为主题。

陕西省林业局、省高院、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秦岭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等单位代表,北京知微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众多鸟类生态研究专家学者与青年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治理路径。

开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在致辞中谈到,秦岭被誉为“中央水塔”和“生物基因库”,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亟需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推动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副站长熊鑫、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局长牛克胜分别就秦岭生态与朱鹮保护成效发言,呼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并支持保护事业。

学术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基于候鸟迁徙监测,提出迁飞通道保护策略;河北师范大学刘敬泽教授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阐述基于“森林—土壤—微生物”连续体的保护修复路径;陕西师范大学李钢教授分享全基因组学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中山大学李添明教授解析中国鸟类贸易现状与监管建议;秦岭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宋利军结合司法案例,强调法治在生态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研讨环节,嘉宾围绕栖息地修复、打击非法捕猎、提升公众意识等议题深入交流,并在跨部门协作、科研转化、全民参与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论坛发布《全民保护野生鸟类倡议书》,呼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行动,从栖息地保护、抵制非法贸易、参与监测等方面助力鸟类保护。

论坛期间,“陕西鸟类智能识别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依托AI技术实现鸟类快速识别,显著降低公众参与门槛,提升监测效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助力构建全民参与的保护新格局。

本次论坛通过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技术赋能、倡议发布等多元化形式,有效凝聚保护共识,搭建起多方协作的桥梁。与会代表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政策优化与技术落地,共同守护秦岭生物多样性,为构建美丽中国和西部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子怡)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