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8日的陕煤地质集团 309 会议厅,气氛比盛夏更热烈——一场打破常规的中层副职竞聘大会在这里上演。没有 “内定名单”,没有 “论资排辈”,112 名竞争者带着真才实学同台竞技,最终 17 人凭借过硬政治素养、精湛专业能力脱颖而出。这场 “阳光赛马”,正是陕煤地质集团用 “3433” 竞聘法培优干部梯队、激活国企用人活力的生动实践。
“三方把关”筑防线:政治标准贯穿始终
“竞聘方案改了 3 稿,每一条都得经得起推敲!” 集团竞聘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说。为把好 “政治第一关”,集团党委打出 “组合拳”:党委委员牵头的领导小组与纪委委员组成的监督小组 “双向发力”,从方案制定到流程设计层层审核;153 名报名者经 “工作组组长 — 领导小组组长” 双重审批,112 人闯过首道 “政治滤网”;竞聘现场更像 “透明考场”—— 通讯工具全收缴,监督席、观察团实时紧盯,两台记录仪全程录像,“人情干扰” 在这里没了生存空间。
“以前总觉得国企竞聘‘走个过场’,这次才知道啥叫‘严’!” 一位参与竞聘的年轻干部感慨。正是这份 “严”,让政治过硬成为干部入围的 “硬门槛”。
“四全举措”晒过程:公平公信看得见
“刚走出答辩室,分数就上了大屏幕!” 竞聘者小李刷新了对 “公开” 的认知。这种 “零延迟” 公示,只是集团 “四全举措” 的一个缩影:
岗位、评分标准提前 “晒太阳”,专线答疑打通 “信息壁垒”,谁能报、怎么评一目了然;抽签定编号、评委实名打分、职工代表现场监督,答辩成绩 “秒同步”,全程没有 “暗箱操作” 空间;方案、名单、拟任人选分阶段公示,邮箱、电话双渠道听意见,连退休老职工都能随时提建议;录音录像、资料存档 “一个不落”,哪怕过半年,竞聘细节也能 “倒查回看”。
“全省少见这么透明的竞聘!” 主考官王老师的评价,道出了这场 “阳光赛马” 的底气。
“三维赋分”选真才:不看“简历”看“实力”
“光嘴说得好没用,10 分钟内得拿出真方案!” 在结构化面试环节,竞聘者小张刚抽到 “矿山安全应急处置” 题目,就感受到了 “硬核考核” 的压力。集团创新的 “三维赋分” 体系,彻底打破 “唯学历、凭资历” 的老规矩:
4 名第三方专家 “盲评” 潜能,从人力、心理等角度考察综合能力,全程不与企业人员接触;2 名内部评委 “临阵确定”,聚焦专业实绩打分,避免 “熟人关照”;就算面试拿了高分,也得闯过 “群众关”—— 考察组调阅近三年考核记录、开展民主测评,群众意见大的直接 “出局”。
“以前觉得科研人员‘拼不过’行政干部,现在靠实力也能逆袭!” 九三学社社员、浙江大学博士后韩元红成功入围,言语里满是激动。
“三重跃升”焕新颜:干部梯队“潮气”足
17 名新晋干部的名单一公布,就引发了集团上下的热议:40 岁以下占比 76.5%,最年轻的才 32 岁,“青年军团” 成主力;硕士及以上学历超半数,2 名博士加盟,学历层次创历史新高;近 94.1% 干部有地质工程、新能源技术等核心专业背景,精准匹配集团产业转型需求。
“70 年老企要焕发新活力,就得靠这样的‘新鲜血液’!” 看着年轻干部们朝气蓬勃的样子,集团老职工李师傅满是期待。
如今,这场历时月余的竞聘,像一场 “及时雨”,让陕煤地质集团干部选用的 “池水” 彻底活了。“打破事企壁垒,让有为者有位!” 陕投集团副总经理、陕煤地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冬红的话掷地有声 —— 这座老牌国企,正以全新的干部梯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向着 “重铸荣光” 的目标加速奔跑。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李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