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位于陕西宝鸡眉县的中铁二十局太白山520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秋意渐浓却暖意融融。一场专为建筑行业偏远艰苦项目量身打造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示范性配送活动在此启动,30台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设备,将跨越山海送往一线工地,为常年扎根偏远地区的建设者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在工地干了多年,工会组织将专业急救设备送到身边,心里踏实多了!”来自中铁二十局西渝高铁项目部的秦盟,作为职工代表接过AED设备时难掩激动。他道出了许多一线建设者的心声——偏远项目远离城市医疗资源,一旦遇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黄金抢救时间”里的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如今,AED设备的到来,让这份“安全感”变得触手可及。
此次配送的AED设备,不仅是硬件上的保障,更藏着满满的“专业温度”。据设备生产商介绍,这批设备采用双频截断波技术,开机到放电就绪仅需7秒,还能在-20℃至50℃的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防尘防水等级达IP55级,完全适配建筑项目的复杂工况。“从设备采购到后期维护,我们在全国26个省份的300多名工程师会全程跟进,让一线工友用得放心。”
设备送到手,更要会用、敢用。活动现场,中国红十字会的专家团队早已备好培训课程,从AED操作步骤到心肺复苏技巧,手把手教大家掌握急救技能。“按压深度要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100~120次……”培训教室里,职工们围着模拟人认真练习,时不时向专家提问细节。“学会了不仅能保护自己和同事,以后在公共场所遇到紧急情况,也能伸把手!”参训职工王师傅边记笔记边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并非终点。陕西省建设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推动AED设备在更多建筑项目落地,同时联合企业开展常态化急救培训,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在工地扎根。中铁二十局也已出台AED管理办法,明确设备要放在醒目易取的位置,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紧急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启动仪式结束后,30台AED设备被小心翼翼地装上车辆,朝着各个偏远项目出发。车轮滚动的方向,不仅是建设者们奋斗的战场,更是充满关怀与守护的温暖旅途。未来,这些“生命守护者”将与一线职工并肩,为陕西建筑事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韩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