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检察“向阳花”进校园 趣味互动点亮法治安全灯

兴平:检察“向阳花”进校园 趣味互动点亮法治安全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3 15: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现在网上很火的,能把一个人的脸换到另一个人视频里……”8月27日上午,陕西省兴平市高级职业中学校园里热闹非凡,两名同学正用双手模仿“滑动屏幕”的动作,一旁的女同学眼睛一亮,立刻抢答:“是不是‘AI 换脸’?我在短视频里见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操场课”,就这样在趣味互动中拉开了帷幕。

这是兴平市检察院“向阳花”未检团队为同学们精心准备的开学法治礼物。活动一开始,“你来比划我来猜”竞赛就点燃了全场热情——学生们分成两组,每组5人轮流上阵,两人用肢体语言演绎法律相关的名词和场景,另外三人负责抢答。从“AI 换脸”“校园欺凌”到“顺手牵羊”“洗钱”“网络诈骗”,原本抽象难懂的法律概念,在夸张的手势、生动的模仿和紧张的抢答中变得鲜活起来。“原来‘洗钱’不是真的洗钞票啊!”“以后看到陌生人发的链接,可得小心是网络诈骗!”同学们一边笑一边讨论,法律知识不知不觉就记进了心里。

如果说“比划猜”让大家认识了法律名词,那“谁是卧底” 环节就是一场“法律边界大考验”。5名同学轮流手持词卡,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其余同学则化身“小侦探”,通过细节推理找出“卧底”。每当一轮结束,检察官都会趁热打铁追问:“你为什么觉得他是卧底?”引导大家关注“是否使用暴力”“是否造成严重后果”等关键细节。“比如‘打架’和‘校园欺凌’,偶尔的小摩擦和故意的欺负,法律上的认定可不一样!”检察官的耐心讲解,让同学们学会了用“法律标尺”去衡量不同行为的性质,分清了“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

活动尾声,检察官还特意针对同学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总结了“寻衅滋事”和“抢劫罪”的区别:“大家要记住,寻衅滋事多是为了耍威风、故意惹事,比如无故在校园里打架;而抢劫罪是为了抢钱抢物,还会用威胁、暴力的手段,这两种行为的法律后果天差地别!”同时,检察官还贴心提醒:“遇到别人让你做不好的事,一定要学会拒绝;看到有人‘炫耀打架’,别跟风凑热闹;要是真的被欺负了,先冷静下来保留证据,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法律会保护你们的!”

没有枯燥的讲座,只有沉浸式的游戏和互动——这场特别的“开学第一课”,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悟,真正把法治安全知识装进了口袋。兴平市检察院“向阳花”未检团队表示,未来还会继续创新法治教育形式,把更多接地气、有趣味、有实效的法治活动送进校园,用专业和温暖为未成年人编织一张坚实的法治保护网,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李曼)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