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3日18时,西安铁路局年旅客发送量突破1亿人次,达10024.8万人次,同比增长1.8%,创同期历史新高。西安站作为西安铁路局的核心客运站,下辖西安车站、西安北站,2025年旅客发送量达5537.52万人次,占全局发送总量的五成以上。在这闪耀的数字背后,是西安站作为西北地区核心交通枢纽,以智慧赋能服务、以温情守护出行、以文化浸润旅程的生动实践。
智慧安防双线升级 快速提升进站效率
西安站率先投用AI智能判图系统和新型腿部金属探测仪,实现安检全流程智慧升级。在西安车站安检区域,科技赋能的“安防组合拳”已取得显著成效。AI智能判图系统正快速“扫描”旅客行李,准确率超过99%,比人工判图快3倍。以前需要10分钟才能处理完的行李,现在只需3分钟就能搞定。新型腿部金属探测仪的使用让单人次安检耗时缩短至8秒,通行效率提升30%。暑运期间,西安站安检口旅客进站平均排队时间缩短40%,单个安检口日均通行能力提升至5万人次,累计拦截违禁品11.2万件。
针对旅客反映强烈的退票难题,两站同步推出“码上退”服务,旅客只需扫码即可完成操作,无需长时间排队等待。暑运期间,西安站将窗口排队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15分钟,有效缓解了旅客的焦躁情绪。此外,西安站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创新接入地方交警客流平台,实时监测两座车站周边车流情况,提前调配人力应对高峰客流,使昔日“拥堵长龙”的场景成为历史。这些智慧化举措真正实现了“旅客即来即进”的高效通行体验。
暖心服务精准覆盖 解决旅客急难愁盼
“丝路缘”服务台作为西安站的服务品牌,提供从进站引导到专属候车的全链条温情服务。暑运期间累计帮扶重点旅客11830人次,其中不乏感人至深的服务故事。客运员张彤鑫用“公主抱”将术后老人稳妥送抵车厢的暖心举动,获得旅客家属专程送来锦旗致谢;“宝贝寻亲站”依托监控系统与志愿者联动机制,累计帮助899名走失儿童与家人团聚,最快仅用3分钟就完成匹配,创造了站内寻亲的“加速度”。
服务台还联合红会医院设立医疗点,配备血压计、藿香正气水等应急物资,累计为780余名旅客提供健康救助服务。常态化开展的“铁路临时妈妈”儿童看护服务,让带孩子的家长在候车时能够安心歇脚。此外,服务台还提供遗失物品寻找、免费农民工工具寄送等特色服务,大幅缩短了旅客办理各项业务的时间。正如“丝路缘”服务台工作人员岳露介绍:“我们不仅要解决旅客的‘急难愁盼’,更要让服务有温度。”这种全方位、有温度的服务理念,使“丝路缘”和“馨动长安”两大服务品牌成为特殊旅客出行的“定心丸”。
从“90年影展”到“主题街区” 打造城市文化窗口
西安站创新性地将候车厅栏杆区域改造为“文化长廊”,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沉浸式文化空间。这个创意改造项目体现了车站管理团队“化弊为利”的智慧,将原本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点转变为文化展示的亮点。文化长廊设计突出,展示牌上面是秦岭山脉剪影,下面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00余幅珍贵老照片串联起车站的发展历程。
从1953年陇海铁路时期的小平房站舍,到蒸汽机车时代的人工售票窗口,再到如今的智能闸机和高铁列车,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时代的脚印。这些影像生动展现了候车区从单一功能到现代主题街区的蜕变,让旅客在候车时沉浸式感受铁路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历程。
年客发量突破1亿人次的背后,是西安铁路局全体员工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服务新篇章,是用科技和温情铸就的出行新体验,更是用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城市新名片。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铁路人对“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践行,对新时代铁路精神的诠释。西安铁路局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向着更高水平的客运服务新标杆迈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盛丽萍 刘勇 尤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