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布《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三年打造国际“唐诗之都”,千年诗意焕新颜

西安发布《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三年打造国际“唐诗之都”,千年诗意焕新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5 18: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5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左东、市文物局副局长冯健、长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永涛、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常文芝出席发布会,详细解读《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敏主持。

文化底蕴厚植根基 诗意长安再启新章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唐诗更是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据统计,现存5万多首唐诗中,“长安”一词出现过1400余次,大明宫、大雁塔等遗址也为唐诗文化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载体。王辉表示,西安将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以“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为宣传口号,既彰显终南山作为文化地标的独特价值,也展现长安作为诗歌沃土的深厚底蕴。

王辉介绍,方案坚持“坚定立场、凝聚共识;传承发展、有序规划;科技赋能、项目引领;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四项基本原则,《实施方案》安排了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品牌塑造重点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等5个方面、26项具体工作任务,突出唐诗搭台、旅游引路、经济唱戏的模式,推动“唐诗之都”之都建设。

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将成立“唐诗文化研究院”,召开国际唐诗学高端会议;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将加强对大明宫、大雁塔等唐诗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与活化;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将开发唐诗旅游线路、打造长安唐诗文化公园;品牌塑造重点项目将建设唐诗博物馆、培育唐诗文化旅游IP;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则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他强调,西安将以唐诗为笔、以长安为纸,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答卷,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文商旅融合激活资源 项目引领诗意生活

左东指出,文旅局将重点抓好唐诗主题展示、项目带动、宣传营销和系列活动四大举措,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在唐诗主题展示方面,将系统梳理大雁塔、华清池、兴庆宫、青龙寺等唐诗遗迹点位,设置统一标识,加强保护利用;目前已规划“曲江流饮辋川烟”朝圣之旅、“秋风生渭水”怀古之旅等主题线路,并将适时推出“终南阴岭秀”等山水旅游线路。在项目带动方面,将整合文化资源,策划实施一批社会效益好、经济附加值高的唐诗主题项目,新增环城墙文旅商圈的唐诗主题文化场景,让游客在大唐不夜城与李白对诗、在大唐西市与杜甫饮酒、在顺城巷与白居易、元稹共品美食。并计划推出首届面向青少年的“跟着唐诗去旅行---西安青少年文旅知识大奖赛”。

杨永涛补充道,长安区作为唐诗文化核心承载区,留存有86处唐代诗人遗迹,崔护“人面桃花”名句即诞生于桃溪堡村。全区将加速“诗圣里”(已投资1632万元建成4000平方米杜甫文化广场)、“人面桃花”(规划1020亩)等文旅项目建设,推出串连杜公祠、诗歌艺术馆的“唐诗之旅”精品线路,并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唐诗进校园、进社区、进生活,实现“诗意与现实交融”。

文物赋能创新表达 科技沉浸焕活唐诗

冯健表示,文物局将以“诗地融合”为主线,系统推动文物保护、数字赋能与公共空间创新。西安拥有登记在册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32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8处、各类博物馆163座,三彩三花马、唐三彩乐伎俑等馆藏文物生动印证了唐诗场景。通过《文物会说话》大讲堂、“唐诗里的长安”主题展示等活动,构建可听可读、可感可发的开放式文化空间,让旅客在西安火车站核心区也能感受唐诗魅力。冯健介绍:“我们正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全面梳理与唐诗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建立数据库,并提取唐代美学元素设计统一标识。今年9月,西安博物院将推出‘风雅长安——王维文化艺术数字沉浸展’,以馆藏‘清仿元赵孟頫《摹王右丞辋川图》卷’为核心,运用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数字投影等技术,让观众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常文芝指出,曲江将聚焦IP演艺、场景串联和文旅融合,按照“以诗为魂、诗景一体、诗游融合”原则,推出更多沉浸式文旅场景。在IP演艺方面,将持续推出李白、杜甫等诗人的沉浸式互动演艺,开展话剧《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全国巡演,强化“李小白”双语人物IP运营;在场景串联方面,曲江飞行剧院将于9月营业,再现“春风得意马蹄疾”等场景,“唐韵霓裳”观光车将串联大雁塔、不夜城、芙蓉园等景点,形成“唐诗之路”体验线,大明宫遗址区将推出“长安少年行”研学活动,大唐芙蓉园推出唐诗朗诵研学营;在文旅融合方面,将开发唐诗主题餐饮、旅拍、文创产品,如“诗韵长安”华服旅拍套餐、“诗仙盲盒”等。常文芝透露,2026年“长安灯会”将提前至元旦举办,围绕“唐诗”“文物”“非遗”三大主题,营造“一步、一诗、一景”的沉浸场景,让市民游客感受穿越千年的诗意与美好。

西安打造“唐诗之都”,不仅是文化品牌的塑造,更是对中华文脉的深情赓续与时代创新。从理论研究到遗产保护,从文旅融合到科技赋能,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西安正以多元路径推动唐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千年诗意焕发新生。未来,西安将继续以唐诗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助力建设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在这片诗意的土地上,古典与现代交汇,文化与时代共鸣,一幅“诗道终南,心意长安”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盛丽萍 王俊俊)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