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陕北 唱响中国” 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开幕

“放歌陕北 唱响中国” 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开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7 14: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6日19:30,“放歌陕北 唱响中国”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开幕式交响音乐会,在榆林世纪广场如期奏响。来自全国各地的30支合唱团将齐聚驼城,共同唱响陕北民歌,合力推动陕北民歌活态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交响音乐会燃情启幕:民歌与管弦乐共谱华章

音乐会由侯颉指挥,陕西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大会联合合唱团(含榆林学院蓝花花合唱团等四支团队)协同演唱。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原主席马中平,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省文联主席赵季平,以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市级领导出席开幕大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张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刚致辞。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韩新安宣布开幕。副市长姬跃飞主持开幕大会。

张琳在致辞中指出,陕北民歌是扎根黄土、生生不息的根脉之歌。榆林为持续推动陕北民歌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不断夯实群众基础,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音乐搭建心灵相通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到陕北民歌的魅力,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徐刚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合唱大会,既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赓续弘扬,更是榆林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唱响中国声音的生动实践。榆林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挖掘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将民歌资源与地域文化、文旅发展深度融合,让陕北民歌成为展示榆林魅力、讲好榆林故事的重要名片,让这片土地上的音乐瑰宝焕发出更持久的活力。

音乐会上半场以经典之声唤醒记忆。开场便是领唱与合唱交织、管弦乐烘托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将陕北人民的豪迈与热忱融入旋律,混声合唱与管弦乐队演绎得气势恢宏。《英雄赞歌》《女儿歌》《白毛女》等经典曲目歌声清亮婉转,以质朴悠扬的曲调,尽显陕北民歌的乡土柔情。

来自山东的游客吴刚表示:“这次大会不仅展示了经典曲目,也演绎了陕北民歌的‘魂’,又注入了当代青年的表达方式,这正是非遗最需要的传承力量。它证明,传统艺术只要找对与时代对话的方式,就能永远年轻。”

下半场旋律持续升温,奏响时代乐章。《激情燃烧的岁月》《红旗颂》《咱老百姓》《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等曲目接连奏响,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在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外,更展现出新时代的奋进力量。最终,全体演员与大会联合合唱团共同唱响《歌唱祖国》,为音乐会画上圆满句号。

来自榆林的周玮观看后激动地说:“从小听我爷爷哼信天游长大,这次在大会上听到,瞬间想起老家的土窑洞和田间的庄稼,歌手简单的清唱,反而把陕北人干活时的那股韧劲唱出来,这种回忆的价值,远比歌声本身更有意义。”

多元活动接续赋能:为民歌传承注入活力

9月4日至10日9:00—21:00,榆林世纪广场将率先开启美好生活周消费活动,在展演区域同步开展文化产品展销、非遗美食消费、农特产品展销、旅游景区推荐、轻纺服饰展销、汽车销售、饮品售卖等活动,同时,开展摄影作品展览,以图片形式展示榆林十二县市区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

9月7日至9日,合唱大会的学术交流、专家讲座、合唱展演等活动持续推进,为全国陕北民歌爱好者与从业者搭建深度交流平台。学术交流环节聚焦民歌传承与创新议题,专家学者围绕陕北民歌的历史价值、现代转化路径展开研讨。

这些活动与开幕式形成联动,既延续了音乐会的热度,更从理论研究、实践展演层面为陕北民歌发展赋能,让陕北民歌不仅停留在舞台表演,更深入到学术探讨与群众参与中,为其活态传承提供全方位支撑。

榆林深耕文化担当:让陕北民歌焕新出彩

陕北民歌是陕西的文化名片与国家级非遗,榆林作为其重要发源地,按“系统谋划树品牌”等思路推进传承发展,成效显著。

据了解,在传承机制与投入上,榆林完善政策,出台多项文件明确10项任务,形成多元参与格局;年投3000万非遗经费(民歌占比超15%),补助传承人,构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多区县获相关命名。

在人才与阵地建设方面,培育多名各级传承人如王二妮等歌手,在西安音乐学院设陕北民歌专业;举办多届艺术节、大赛挖掘群众歌手;建成陕北民歌主题博物馆,打造艺术街区与广场,开展展演活动夯实群众基础。

创作创新上,举办研讨会、设陕北民歌学院加强理论研究,出版多本著作;组织采风活动推出《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等新民歌;推进融合创新,创排多部获奖秧歌剧、民歌剧,定制影视剧歌曲。

宣传推广层面,借全国巡演、非遗年会等活动扩大影响;举办全国民歌展演,在西安设陕北民歌大舞台;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矩阵及知名自媒体账号,提升陕北民歌知名度。

而开幕式交响音乐会作为大会的核心环节,既是榆林现有传承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动民歌“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未来,榆林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挖掘陕北民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加强传承保护和研究阐释,持续推动陕北民歌创新发展,让这一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海珊 摄影 延杨红 刘继远 杨彬)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