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蓝田县主题采访活动如期举行。这场以“追寻诗人足迹”为核心的文化之旅,串联起滋水小学、白石滩遗址区、欹湖遗址区、王维孟城坳故居遗址等地,全方位探寻蓝田与唐诗的深厚渊源,见证这座县城如何以文化为媒,激活千年诗意,推动文旅融合与县域高质量发展。
县校联动:构建唐诗传承“双阵地”
活动现场,蓝田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贺新锋向在场记者详细介绍了县域唐诗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整体布局。“秦岭的雄浑与灞水的灵动,孕育了蓝田独特的地域风情。”贺新锋表示,今年以来,蓝田县依托丰富的唐诗文化资源优势,厚植人文沃土、促进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在夯实文化根基上,深入梳理与蓝田相关的诗词作品,已编撰《历代蓝田诗选析》收录113首相关唐诗,其中诗佛王维作品17首;同时撰写《诗佛王维与辋川》,以唐诗文化为脉络,将辋川的自然风光与灵秀地质风貌进行艺术化呈现。此外,针对县域内蓝关古道、王维辋川等 “唐诗之路” 重要节点及唐诗遗迹,当地扎实推进文化遗存修缮保护工作,为唐诗文化品牌建设筑牢根基。
文旅业态创新方面,蓝田县推出3条唐诗主题旅游路线,串联蔡文姬纪念馆、白鹿原影视城、辋川溶洞等景点;在辋川溶洞用光影技术展示300余条唐诗,将蓝田玉文化与诗中意境相结合,设计推出特色文创单品,还依托蓝田厨师文化,结合辋川二十景研制了“诗意辋川”特色菜品,让游客在山水间品味“舌尖上的唐诗”。
文化品牌传播上,蓝田县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会”陕西站总展演活动,以诵读的方式展现唐诗文化的独特魅力;精心编排的《王维在蓝田》舞台剧、《唐俑》诵读节目,拍摄系列短视频30余期,视频播放量突破1000万。
而在蓝田县滋水小学,唐诗文化的种子早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校长郭艳介绍,学校通过环境营造、课程融合、活动开展,让唐诗融入日常教学。诵读社团原创《王维在蓝田》,合唱团用歌声演绎《锦瑟》,三年级学生创编《春晓》情景剧,五年级孩子们自发创建的《王维诗社》及《班级飞花令》等等。“孩子们不仅喜欢唐诗,还能从中收获成长。”郭艳说,有学生读《登鹳雀楼》懂得“更上一层楼”的追求,读《游子吟》学会感恩亲情,不少家长反馈周末孩子们主动要求去唐诗文化馆或诗人故居。
活动中,滋水小学师生现场诵读《锦瑟》,表演舞台剧《王维在蓝田》,稚嫩的声音与生动的演绎,让现场嘉宾感受到唐诗传承的活力。郭艳表示,学校下一步将研发“行走的唐诗”研学课程,组织学生寻访蓝关古道、辋川遗址;开展家校社联动,举办亲子诗词大会、红领巾诵读进社区活动;利用VR、AR技术创建唐诗情景体验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更多火花。
辋川寻迹:解锁王维诗中“实景图”
循着王维《辋川集》的诗意足迹,记者先后探访了白石滩、欹湖、孟城坳等文化遗址,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效东全程陪同讲解,为大家揭开这些唐诗遗迹的神秘面纱。
在白石滩遗址区,张效东结合王维《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的诗句,道出遗址考证的关键:“必须满足河流平缓、河谷宽阔有村落、河滩有规模三个条件。”经过对20里辋河的勘察,最终确定下游闫家村段为遗址所在。
走进欹湖遗址区,记者仿佛穿越千年。张效东介绍,这里曾是绵延10里的谷间大湖,王维在此写下《欹湖》《临湖亭》等诗篇,描绘“四面芙蓉开”“处处采菱归”的美景。可惜王维离世后,因地震导致山川地貌改变,欹湖逐渐消逝,只留下县志记载与民间谚语,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沧桑韵味。
孟城坳故居遗址位于如今的官上村,这里曾是南北朝时期的“思乡城”“柳城”。张效东依据王维“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后浦通河渭,前山包鄢郢”的诗句,结合实地勘察,确定此处为王维初到辋川的居所。张效东感叹道:“如今站在这里,仍能想象出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生活场景。”
溶洞焕新:科技赋能“诗意体验”
作为此次探访的“压轴点位”,辋川溶洞以“自然奇观+唐诗文化”的融合模式,带来沉浸式体验。讲解员王小龙带领大家体验“光影唐诗”魅力——溶洞内通过现代技术展示300余条唐诗,灯光与文字交织,让游客在钟乳石奇观中感受诗意。辋川镇党委书记张毅表示,未来还将进一步丰富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唐诗文化。
辋川镇作为王维隐居十四载的“诗意原乡”,是此次采访的核心区域。镇党委书记张毅介绍,近年来辋川镇围绕王维文化做足“活化”文章:通过多次实地踏勘与史料考证,确定王维墓、两处别业遗址及“辋川二十景”原址,设立标识牌介绍孟城坳故居、王维手植银杏树等点位;投入2000余万元整治乡村环境,拆除乱搭乱建、修建花坛、绘制诗画文化墙,让沿途充满诗意;历时8年编纂的《新修辋川志》已通过审核,预计2025年底出版,书中收录王维在辋川创作的74首诗歌,占其山水田园诗总量的70%。
“这些努力让辋川成为文化热点。”张毅说,如今省内外王维文化爱好者常来此探寻诗迹,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下一步,辋川镇将引入AR等现代技术,在“辋川二十景”遗址实现“虚实结合”游览;对接西北大学“唐诗文化研究院”等社科研究机构,争取设立“王维辋川文化研究工作站”,用活王维IP,深化与西安文理学院蓝田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院校的合作,开发“诗画辋川”系列文具、茶器、香道、服饰等文创产品,还邀请国家一级编剧创作以王维为主题的历史音乐剧,将辋川打造成唐诗文化朝圣地。
此次主题采访活动,不仅让外界看到蓝田深厚的唐诗底蕴,更展现出这座县城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从遗迹保护到业态创新,从校园传承到景区活化,蓝田县正以唐诗为纽带,让千年文化焕发新生,为西安“唐诗之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书写着充满诗意的答卷。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杨佳玉 韩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