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凌晨5时50分,在革命圣地延安,由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陕西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南泥湾机场大桥,在67米高空平稳启动转体。经过90分钟精准操控,重达2.5万吨的T型刚构桥体成功旋转77.49度,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一举创新“世界最高、吨位最重、跨度最大”的上位转体设计桥梁工程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复杂地质、跨越运营铁路线的大型桥梁建造领域取得新技术突破。
南泥湾机场大桥全长638米,上跨包西铁路、西延高铁等2条铁路干线及3条公路,施工环境复杂,安全要求极高。为最大限度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干扰,项目团队经多次专家论证,设计优化为“先平行铁路悬臂浇筑、后整体转体”的施工方案。其转体系统采用国际领先的球铰支座结构,重达33吨,安装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转体过程中,依托嵌入梁体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平台,实时回传应力与变形数据,实现全程数智自动化操作,最终在铁路运行“天窗期”内完成精准转体。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芳甫表示,“南泥湾机场大桥的成功转体,不仅是中国能建践行国家战略、服务革命老区发展的具体行动,更是我国桥梁转体技术又一次重大突破。项目团队以‘延安精神’攻坚克难,将数智建造与绿色施工深度融合,打造了新时代延安市交通建设的标杆工程。”
该项目建设难度极大,面临多项世界级挑战:桥高67米,转体高度54.5米,均为同类桥梁之最;转体重量2.5万吨,相当于在23层楼高空操控抬起约3座埃菲尔铁塔;桥梁同时跨越电气化铁路和高铁线路,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地处黄土高原,冬季极端低温达-20℃,混凝土施工难度大。项目团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开展多项科技攻关,创新设计270平米高空作业“超级平台”,专项研发公路行业总重524吨、宽36米,当前国内在建桥梁施工中最重、最宽的全封闭菱形挂篮,攻克了大体积混凝土低温浇筑难题,采用“数字孪生+实时监测”系统实现高空异形结构施工全程可控,彰显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雄厚实力和科技水平。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建设者日夜坚守和智慧凝聚。”项目经理林坡在接受采访时说,“最难忘的是在严寒中完成‘斗拱’浇筑、在深基坑紧邻铁路条件下施工、在毫米级精度上完成球铰安装。一千多个日夜,我们与风沙为伴、与数据较劲,终于迎来今天胜利的转身。”
延安东绕城高速公路全长56公里,是陕西省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和“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86.88亿元。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该项目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葛洲坝交投公司组建项目公司参与管理,葛洲坝三公司参与投资建设。
“南泥湾机场大桥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区域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成为延安城区东部最关键的交通枢纽,大幅缩短南泥湾机场与周边高速路网的通行时间,铺就追寻红色记忆的便捷之路。”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延安东项目公司董事长王勇介绍。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连接延安新区与南泥湾机场,分流70%过境车辆,彻底突破延安“Y”型峡谷城区的交通瓶颈。并与包茂高速、长延高速共同构成环绕延安中心城区的快速环线,形成榆林与西安之间的新南北通道,全面实现延安“三纵两横一连接一绕城”高速公路规划布局,进一步强化陕北地区交通网络功能,对促进陕西北部区域协调发展、革命老区振兴、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韩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