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蓝迪国际智库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在厦门召开。
大会以“共筑营商新高地・共谋发展新篇章”为主题,吸引了全国部分地方开发区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发区协会,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部分重点省级开发区等150余家单位、300余位代表参会,共话营商环境优化路径,共商高质量发展蓝图。
会上,“2025年度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正式发布,案例覆盖市场准入、政务服务、法治保障、融资支持、信用建设等关键领域。其中,西安经开区选报的《聚力打造“三化协同”的政务环境,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入选政务环境类“百佳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开样本。这也是西经开区第二次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西安经开区以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门一网一次”改革,通过打造“七全七化”标准化建设模式、建立“线上线下并行”的规范化运行机制、推进“便捷多样”的便利化服务体系,全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标准、更规范、更便利的政务服务体验,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保障。
“七全七化”构建标准化新范式。西安经开区以“全覆盖、分类准、责任明”为准则,规范权责清单管理,结合事权变动进行修订,厘定千余项权责事项,并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同时,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施颗粒化管理,将事项拆分为最小单元,线上线下同标准办理。构建标准体系,梳理440余项标准,覆盖率超90%,形成了全覆盖供给、全要素汇集、全单位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保障、全环节管控、全天候服务以及工作机制标准化、事项办理标准化、联审联批标准化、便民服务标准化、平台运行标准化、监督评价标准化和品牌培育标准化的“七全七化”标准化建设新模式,推动打造政务服务“标准化样本”。
“三同四统”打造规范化新机制。为提升政务服务运行效率,西安经开区从多维度优化服务流程:优化窗口与人员配置,建立负面清单制度,695项政务服务集中办理,实行专区综窗“一站式”服务;强化数智赋能,引入智能设备,深化智慧大厅建设;规范审批与网上服务,实施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多项制度,依托一体化平台推动线上服务、深化不见面审批,建立审管联动机制;强化监督评价,完善“好差评”体系,聘请体验官与监督员,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设置“办不成事” 窗口。目前,“好差评”系统汇聚评价81万余条,好评率99.94%。
在此基础上,西安经开区进一步创新构建“三同四统”规范化运行机制,打造高效服务新范式。其中,“三同”即“同一事项、同等条件、同标受理”,保障不同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享有公平待遇;“四统”即“线上线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品质统一、品牌形象统一”,确保政务服务质量稳定、体验一致。通过推行专区综窗“一站式”办理、深化智慧大厅建设,健全“制度规范+动态提升+长效激励”人员管理机制,规范审批与网上服务流程,强化审管联动与全过程评价,经开区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互通、服务效能大幅跃升、企业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为政务服务规范化运行树立了典范。
“便捷多样 拓展便利化新场景。西安经开区始终聚焦企业群众实际需求,不断优化便民利企服务:依托政务大厅整合政务服务与增值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专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流程,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举措——目前“一件事”服务场景已拓展至38个,171个事项实现“周末不打烊”,286个事项达成“一证通办”。
在重点项目服务方面,西安经开区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并联审批模式,推行多项改革举措,实现社会投资类项目“拿地动土十日办结”;深化多项措施,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建立 “三位一体”代办服务体系,提供“三专两免”服务,构建“三端协同”渠道。此外,还着力构建“易服圈”,织密“1+2+N”三级联动服务网,强化厅站联动,推进“一事联办”;实施多项便捷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目前已初步打造3个政务服务驿站,可现场办理9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
未来,西安经开区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巩固和拓展“三化协同”成果,努力打造更高水平、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盛丽萍 韩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