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高照,绚烂明媚。一场关于绿水青山的守护,正在秦岭山中火热进行……
为扎实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争先工程,近日,西安市鄠邑区法院草堂法庭联合鄠邑区森林旅游景区管理局,开展了“座谈会+实地巡山”双线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
座谈会上,草堂法庭聚焦涉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救助等议题,梳理近年涉秦岭相关案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详细解读破坏生态环境的常见行为及法律后果,明确指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
“秦岭核心保护区生态至关重要,高山草甸和原始植被一旦被破坏,需数年甚至数十年恢复……”
随后,针对景区管理局、林业部门在日常巡查中遇到的“游客误闯生态敏感区、违规露营责任认定”等实际问题,提供精准法律指引,助力行政部门更清晰地把握监管尺度,推动司法规范与行政监管在秦岭生态保护中精准衔接。
座谈会结束后,草堂法庭与景区管理局工作人员、网格员立即行动,前往秦岭核心区与重点区交界地带开展联合巡山,并同步对区域内河道进行实地查看。
“大家仔细看一看,标识牌如果有磨损了,咱们先登记下来,方便回头及时更换……”
“这个地方字迹有些淡化了,得赶紧记下!”
巡查过程中,干警们时刻留意周边环境,仔细查看保护标识是否完好,对磨损、模糊的标识现场登记位置与损坏程度;同时排查是否存在非法穿越、违规露营痕迹,重点检查是否有垃圾倾倒、非法排污等破坏河道生态的行为,不放过一个细节。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做好垃圾分类……”
巡查间隙,法官们还化身“生态普法员”,向偶遇的村民发放《秦岭生态保护法律手册》等宣传手册,用乡音方言解答“捡到受伤野生鸟类该联系谁”“发现向溪流中排污水该怎么办”“在山区露营生活做饭会不会被处罚”等问题,将法律知识融入生态保护场景。
“法官同志讲的这些,实在、管用!以后可得记牢了。”村民王大姐拿着宣传册认真说道。
阳光明媚,风光正好,法官们步履不停,即刻奔赴下一个地点……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范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