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制造业集群聚力创新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西安制造业集群聚力创新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8 15: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陕建机装备参与作业筑牢工程坚实基础,到运-20的机身锻件夯实“大国重器”根基,再到陕汽SHACMAN重卡驰骋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安制造的身影,早已藏在国家工程、全球市场的关键处。如今,这座手握科创与产业“双王牌”的城市,正让工程机械更智能、重卡转型更绿色、航空制造更精密。日前记者走进陕建机、陕汽等4家龙头企业,带你触摸西安制造的“创新脉搏”。

工程机械与高端装备:科创引领标准 智能驱动转型

走进西安经开区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建机”),作为陕煤集团麾下的骨干企业,自2004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已成功构建起“制造+租赁+再制造”的闭环商业模式。其租赁业务稳居全国头把交椅,设备制造则聚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塔式起重机和新能源无轨胶轮车三大核心产品线。

在陕建机的装配车间里,多款新能源矿用胶轮车正“整装待发”,即将奔赴矿山一线。这些车辆搭载防爆锂离子电池,自带“零排放、低能耗、高安全性”的亮眼标签,专为矿山井下运输场景量身定制。“目前我们已推出5座指挥车、19座运人车及5吨、8吨工程车四种车型,续航里程最高能达200公里,完全契合绿色矿山建设的需求。”公司副总经理范勖成介绍道。

摊铺机是陕建机的“王牌产品”。作为国家标准《GB/T 16277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主编单位,其设备不仅参与了港珠澳大桥、京沪高速等国家级重大工程,更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咱们的摊铺机,最大铺宽能到12米,一次摊铺厚度可达400毫米,平整度更是精准——3米范围内误差不超2毫米。”产品研究所副所长赵力铭说,“一次成型技术直接避免了反复施工造成的材料浪费,工程效率大幅提升。”

重卡制造与新能源转型:绿色创新 智能网联驱动全球化

扎根在西安经开区的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作为西北地区最大制造企业,已有57年历史,资产总额890亿元,员工2.5万人。近年来,陕汽积极践行产业发展新理念,推动产业升级。

在智能化与网联化领域,陕汽正跑出“加速度”。“我们围绕物流用户全流程打造智慧物流系统,提供SaaS化服务支持,还开发了新能源车辆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车辆、能源与服务的深度绑定。”天行健车联网产品部副部长王召立介绍。自动驾驶方面,陕汽聚焦封闭园区场景,提供云控调度与智能线路规划服务;其“预见性巡航技术”依托电子地图与GPS定位,能智能规划车速与动力输出,让节能目标落地见效。

海外市场的拓展更是捷报频传。陕汽车联网平台已建成两个海外数据中心,服务触角延伸至54个国家,入网车辆突破6000辆。2025年,系统还将新增多语言支持,开发远程锁车等金融风控功能,助力全球用户提升车辆管理效率。

此外,陕汽还积极投身城市治理,推出渣土车监管平台与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平台,为政府提供数字化“管理工具”。绿色转型路上,陕汽的氢燃料产品销量稳居全国前列,L3级重卡已实现量产,L4级车型也已在特定场景“上岗”运营。

航空航天锻件与精密制造:突破瓶颈 服务国家战略

位于西安阎良区的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角防务”)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大型航空锻件领域的“关键玩家”。公司紧扣国家大飞机等重大战略需求,依托2008年启动、2012年建成的4万吨模锻压机,一举打破重型锻压装备的“卡脖子”瓶颈,为运-20、AG600、C919等大国重器及多型航空飞行器、航空发动机,量身打造机身承力框、机翼梁、起落架、涡轮盘等核心锻件。2019年,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陕西省第50家上市企业。

上市后,三角防务趁热打铁,启动二期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推动业务从锻件生产向精密零件制造“跨界延伸”。在二期的“黑灯工厂”里,AGV自动导引车“忙碌”地全程转运工件,卧式五轴“翻板铣”设备实现全自动化加工——人员只需负责毛坯装卡,后续的上下料、换刀、清屑等环节,全由系统“自主操办”。“我们用镜像铣技术替代了传统化学腐蚀法加工飞机蒙皮,不仅精度更高、全程无污染,还能支持曲面定向加工,彻底解决了蒙皮刚性差、易变形的行业老难题。”公司副总经理王海鹏介绍。目前,该厂房已建成6米级、3米级两条全自动蒙皮加工产线。

展望未来,三角防务的布局更具雄心:正推进三期项目建设,计划于2027年一季度建成全球最大的12.5万吨模锻压机,满足下一代航空装备对大型整体构件的制造需求,进一步坐稳我国在重型模锻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高端电源模块:聚焦“专精深”研发 打破技术壁垒

落址西安阎良区的陕西中科天地航空模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地”)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航空航天DC/DC、AC/DC电源转换器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早在2006年于深圳起家,2011年响应西安航空基地政策招商“扎根”阎良,依托当地完善的航空产业配套与优质服务,短短四五年内产值就实现了数倍增长。

“我们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副总经理刘卓自豪地说,“比如5毫米高度的5瓦系列电源模块,性能已然超越美国同行;专型系列产品的功率,更是达到全球先进水平的两倍。”从技术追随者到行业引领者,中科天地已成功实现航空机载电源的国产化替代。目前,公司正布局电源芯片等核心技术,相关产品已初步推出,计划明年实现大规模上市并达成全面国产化。

凭借硬核实力,中科天地先后斩获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荣誉。公司注重员工关怀与团队建设,孕育了和谐的企业文化。展望未来十年,中科天地定下清晰目标:产值突破20亿元,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电源设计、制造与服务一体化企业。

从经开区工程机械的标准引领、重卡制造的智联转型,到阎良区航空锻件的技术突破、高端电源的国产替代,西安制造业正以“分区聚力、集群共进”的态势,将科创融合转化为产业竞争力。陕建机的精益求精、陕汽的全球布局、三角防务的大国重器担当、中科天地的专精深突破,共同绘就了西安“以科技赋能产业、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画卷。在“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双重加持下,这些扎根不同产业高地的企业正以扎实“内功”与开放姿态,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 | 韩博轩)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