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磨一剑 陕西人艺话剧《生命册》携“陕派力量”征战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五年磨一剑 陕西人艺话剧《生命册》携“陕派力量”征战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29 14: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盛大启幕,该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我国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每三年举办一届,见证了众多代表全国最高创作水平的时代精品诞生。

作为本届艺术节上陕西省唯一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的作品,由陕西演艺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简称“陕西人艺”)出品的话剧《生命册》,将于10月10日至11日在重庆登台亮相。这部作品凭借直击心弦的命运交响、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与富有张力的舞台艺术表达,展现当代现实题材创作的深厚力量,将为这场全国性文化盛会注入“陕派话剧”的独特魅力。

这并非陕西人艺首次登上中国艺术节舞台。三年前,该剧院创排的话剧《主角》便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斩获“文华大奖”。此次携原创力作《生命册》再度登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向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发起冲击,展现着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陕西人艺强劲的艺术创作实力。

“让更多观众看到这部作品,感悟命运的浓稠,读懂‘生命’的意义,在镌刻着时代历程的生命故事中照见自己、启迪未来,是我们创排此剧的初心。”陕西人艺院长李宣表示,《生命册》承载着团队对文学的敬畏、对时代的回应以及对人性深处的凝望,期待借助中国艺术节这一国家级平台,让全国观众领略“陕派话剧”的独特风采。

话剧《生命册》改编自著名作家李佩甫的同名长篇小说,该小说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不仅在2015年斩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还于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成为记录新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重要标杆。

作为业界公认的“茅奖改编专业户”,陕西人艺此前已成功将《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三部茅盾文学奖作品搬上话剧舞台,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经典改编经验。此次改编《生命册》,剧院邀请一级编剧李宝群、一级导演宫晓东等国内舞台艺术领域大咖加盟,以五年磨一剑的耐心与对文学经典的敬畏之心,深入挖掘原著精神内核,提炼时代命题与人性思考,让文字中的 “生命故事”在舞台上拥有更鲜活的表现力与更强烈的感染力。

据悉,在剧本与剧目打磨阶段,团队先后在西安、北京、渭南等地组织召开13次专家研讨会,广泛吸纳文学界、戏剧界专家意见;剧本历经8次重大修改,从叙事结构到语言表达不断优化;剧目则进行13次全方位打磨,大到舞台调度、舞美呈现,小到演员的表情细节、台词节奏,均逐一雕琢。最终,将原作中50年的社会变迁浓缩进5个小时的舞台时空,成功实现了从文学经典到舞台艺术的高质量转化。

艺术表达上,话剧《生命册》沿用与原小说作者一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再现写实,通过细腻的细节刻画与鲜活生动的语言,让全剧充满浓郁的生活质感与厚重的历史时代质感。人物塑造方面,该剧亮点纷呈:像移栽进城市里的种子般的丢儿(吴志鹏)、在时代变革中乘风破浪却内心空虚的骆驼、如芦苇般在时代变换中摇曳的知识分子老杜,以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在受苦的虫嫂、刘玉翠…… 一个个真实鲜活、层次丰富的人物形象,共同构建起复杂斑斓的城市与乡村人物群像。

这部话剧对当代中国半个多世纪社会变迁给人带来的影响与重塑进行艺术化梳理,展开深层次、多向度思考:既展现当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心灵演变与精神裂变,也深度探讨和表现古老乡村及乡村居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风貌。五个小时的演出构建起沉浸式的情感场域与历史语境,引领观众真切触摸历史车轮碾过的厚重质感,体味命运交织的浓稠底色,共情于时代转折中小人物的挣扎与无奈。

自2023年5月14日首演以来,《生命册》已在全国12座城市的16家剧场巡演45场,吸引观众9万余人次,所到之处均掀起观剧热潮,市场号召力与观众认可度不言而喻。荣誉方面,该剧更是硕果累累:不仅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 2022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2020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2020年度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以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2023年、2024年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等多项扶持计划;还接连拿下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2023年度“大戏看北京”“最佳人气”优秀剧目奖、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路文化贡献奖”、2023年度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年度剧目”“最佳编剧”奖等重要奖项,并于 2024年12月斩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话剧类榜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主创团队对现实题材深耕细作的执着追求,更是对原著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转化。

中国国家话剧院原院长周予援盛赞《生命册》为“看得见、摸得着、撞击心灵的精品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评价其“思想主题立意深刻,涵盖社会转型、时代变迁、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底层人物的命运奥秘等多个侧面,是一部具有现实社会意义和深切人文关怀的话剧作品,也是一部充满雄浑诗意、寓言意味的优秀之作”。此次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这部凝聚五年匠心的话剧,将进一步向全国观众展现“陕派话剧”的独特魅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海珊)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