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触摸彭衙非遗脉搏:水苏老鼓传古韵,东府脸谱释文化

文化中国行丨触摸彭衙非遗脉搏:水苏老鼓传古韵,东府脸谱释文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30 19: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筑牢文化保护法治屏障,近日,陕西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韩欣,白水县文化馆非遗股股长黄梦鸽以及检察干警,先后走进水苏老鼓传承基地与东府秦腔脸谱工作室,在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中,近距离触摸彭衙大地上的非遗传承脉搏。

在水苏村,干警们现场观摩水苏老鼓表演,“击之如雷,动之如涛”的鼓点震撼人心。“水苏老鼓三秦赞,人鼓合一舞相间,气吞山河呈震撼,独门自创九翻点,八面威风世代传,凤凰亮翅雁门南”可以说是水苏老鼓最真实的写照。

据传承人侯保利介绍,水苏老鼓诞生于清同治初年,经侯应天初创、侯车儿传谱、当代传承人侯保利发扬,形成了包含单击、滚奏等多样技巧的独特体系,其《杜康造酒》“九翻点”敲法堪称一绝。2019年9月,水苏老鼓列入渭南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男女鼓手“边鼓边舞,人鼓合一”的表演,承载着深厚的民俗记忆与精神力量。

随后,干警们探访东府秦腔脸谱传承现场,观摩脸谱绘制技艺。秦腔有东府和西府之分,东府脸谱绘制以秦腔戏剧人物为依据,靠师父带徒弟及手工绘制传承。其脸谱庄重大方、干净生动,颜色以三原色为主、减色为辅,平涂为主、烘托为辅,极少用过渡色;人物性格表现为红忠、黑直、粉奸。格调“火爆”,线条粗犷、性格突出。

白水是东府秦腔的沃土,自明清以来戏班云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驰名三秦的东府花脸演员。2015年6月,东府秦腔脸谱列入渭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市级传承人王云红(师承任培民、马百福、赵景辉等)现场讲解脸谱背后的忠义故事,让干警们读懂了这“彩色面孔”中蕴含的文化密码与价值追求。

活动中,干警们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传承困境,针对性讲解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大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强化责任担当,当好非遗保护的法治宣传员与守护者。

此次文化“寻保传”活动,既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以法治力量护航非遗传承,推动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为白水文化强县建设注入检察智慧与担当。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候思雨 杨佳玉)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