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白水这片积淀深厚的文化沃土上,白水肘猴儿戏与雷公砂器烧制技艺两项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明珠般闪耀。它们是白水历史的鲜活印记,更是华夏文明的微观缩影。近日,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娟带队,联合白水县文化馆非遗股股长黄梦鸽及检察干警,开展非遗寻访行动,为这两项文化瑰宝的保护与传承按下“助力键”。
白水肘猴儿戏相传于明代末年随李自成起义军流入白水县杜康镇张王庄村,清嘉庆年间盛极一时。1949年,它曾为驻扎在仓颉庙内的彭德怀所率西北野战军表演。
这项非遗以核桃木雕刻偶头,借细线翻动眼球,程式化脸谱可秒变生角,搭配秦腔声腔,艺人幕后操纵,在红幔掩映的舞台上演绎百态人生。“不看猴儿戏,三天饭不香”的民谚,足见其深入民心的魅力。
雷公砂器烧制技艺自明代《白水县志》记载至今,以白水优质坩土与煤炭为原料,经自制土平炉子明火烧制而成。从和泥、踩泥、制坯,到上釉、烧制,五道工序凝结匠人心血,成就了受热均匀、锁鲜保香的火锅、药锅与砂罐。每一件砂器,都是原冯雷镇南乾村艺人指尖温度的凝结,是烟火气里的生活智慧。
寻访过程中,检察干警与非遗传承人围绕项目发展现状、技艺传承困境深入探讨,发现非遗保护存在专项资金缺位、后继无人、受环保政策影响依法中止等问题。
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将以此次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法治为文化遗产保驾护航,让白水肘猴儿戏、雷公砂器烧制技艺在时光长河中继续闪耀文化光芒。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许悦 杨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