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由陕西演艺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话剧《生命册》在重庆上演,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阐释命运的浓稠、解读生命的意义,让观众于镌刻着时代印记的生命故事中照见自己,收获启迪未来的力量。
作为本届艺术节上陕西省唯一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的作品,话剧《生命册》凭借深刻的人性挖掘与磅礴厚重的史诗质感,将中原大地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时代更迭鲜活呈现。
读书,是理解戏剧最深处的密码;观剧,是感受文字最生动的表达。优质文本能为舞台注入深沉持久的力量,而一部出色剧作,又能让静默的文字化作有风骨、有呼吸的艺术形象。话剧《生命册》的改编,正是这份“文字与舞台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解。
在一级编剧李宝群、一级导演宫晓东以及多位国内舞台艺术领域大咖的加盟下,陕西人艺以五年磨一剑的耐心和对文学经典的敬畏之心,将作家李佩甫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展现50年时代变迁、镌刻着一代人生命轨迹的史诗级作品《生命册》成功搬上话剧的舞台。
总导演宫晓东表示,改编既要坚守现实主义创作阵地,也要积极探索舞台艺术表达新路径。《生命册》创新性地选择了叙述体与戏剧体结合、写实与写意结合、再现与表现结合的方式,力求让每一段生命的书写都更具张力,每一份情感的传递都更触动人心。
在内容上,话剧《生命册》对当代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变迁给人带来的影响和重塑,进行了艺术化地梳理与深层次、多向度的思考,展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浪潮中的心灵演变与精神裂变,同时对古老乡村的风貌、乡村居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展开了深度探讨与生动表现。
在舞台呈现方面,《生命册》的舞台简约却充满力量:3个木制大框架与两个正方体铁笼构成场景主体,创造了现实又超脱的场景空间,将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时代变迁凝练其中,不仅聚焦个体的生命历程,更映射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蒙太奇’式运镜的舞台呈现,将人物的心理感受用具象的‘囚笼’呈现烘托。我没有一秒走神地看完了全剧,为能看到这样的好剧而激动落泪……”一位重庆观众在观演之后难掩激动之情。更有业内人士盛赞该剧为“看得见、摸得着、撞击心灵的精品力作”。
作为陕西人艺“茅奖”系列第四部作品,话剧《生命册》此次登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不仅向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发起冲击,同时也向全国同行学习,向广大观众展现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劲的艺术创作活力,为陕西文化艺术事业再添一抹亮色。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杨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