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九场)。邀请陕西省体育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鹏,陕西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张一凡,陕西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方晓刚,陕西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张冰,陕西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处长陈钊出席,围绕“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介绍有关情况。
八大工程齐推进 体育强省建设开新局
今年以来,全省体育系统以“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努力争做西部示范”为目标,围绕“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和十五运会备战参赛两条主线,大力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在健康福祉提升工程方面,全省体育系统坚守‘体育为民’初心,构建多层次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在全省积极开展‘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主题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徐鹏介绍,今年已举办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第三届三人篮球联赛等各类群众赛事超千场,近4万支队伍、90余万人参赛,吸引近千万群众观赛;推动158个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实施“国球进社区进公园”项目200个,“十四五”体育公园建设任务完成153.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2平方米;开展“三秦科学健身大讲堂”10期、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12站,群众体育获得感持续增强。
竞技实力提升工程成效显著,十五运会备战高效推进,目前已入围843名运动员(竞技体育项目374人、群众赛事活动469人),创省外全运会参赛人数新高。今年以来,陕西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事中斩获117金93银89铜,113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国青队。
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以深化体教融合为抓手,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校际联赛、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完成11所高校、80名高校队员赴8个区县体育支教;举办8个冬季项目省青少年锦标赛,带动14万余人参与冰雪运动,暑期筹办151项赛事,比赛近千场次,10万余名青少年参赛观赛。“省运冬运筹备工作正扎实推进,今年全省青少年运动员新增注册1.06万人,总注册人数达4万人,创历史新高。”徐鹏说。
体育经济提升工程方面,深入落实《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的指导意见》,发布《2025年体育赛事活动名录》,今年已筹办各级各类赛事1933项、7.5万余场次,上半年赛事经济产业链总规模超550亿元。全力推动产业融合,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2家链主企业成立赛事经济产业链企业联盟,首批加盟企业近150家,覆盖多业态。
此外,文化宣传提升工程完善体育荣誉体系、挖掘赛事文化、形成体育文化品牌,组织活力提升工程积极完善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目前全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到2200家。同时,人才队伍和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工程稳步推进,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重点领域亮特色 赛事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方晓刚介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至21日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陕西374名竞技项目运动员将参与游泳(含马拉松游泳、跳水)、射击、田径、武术等23个大项、29个分项、153个小项角逐。”
在先期决赛中,陕西代表团已获2银2铜及6个四至八名,开闭幕式期间,我省283名运动员将赴广东10市及香港、澳门参赛,力争创省外参加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目前,各备战单位正细化参赛保障方案,《十五运会陕西代表团团部工作方案》加速制定,确保赛时组织有序。
关于“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系列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张一凡表示,今年通过四大创新扩大此活动影响力。一是“贯通联动”办赛,首次将五级联赛与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贯通,形成更加成熟的群众体育赛事体系;二是“扩容增项”,五级联赛项目从“10+x”扩展为“14+x”,新增魔方、机器人运动竞技等12个项目,覆盖更多人群;三是“因地制宜”,打造西安阎良时尚赛事、延安红色体育赛事等地域品牌;四是“跨界融合”,依托五级联赛和五个特色运动会开展文旅推荐、非遗展示等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张冰透露,陕西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15日至20日在渭南举行,设青少年、大学生、群众、行业四个组别,其中青少年组设26个大项、853个小项,预计近万名青少年参赛。目前23处涉赛场馆将于今年12月底竣工,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等评审结果将于近日公布。
陕西省首届冬季运动会将于2026年2月在榆林举行,设青少年组(7个大项)和群众组(3个大项),目前各项筹办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与此同时,陕西在深化体、旅、文、商、农融合、助力赛事经济发展方面不断探索实践。陈钊介绍:“陕西以赛事为纽带推动多产业融合,2024年全省赛事经济产业链总规模超650亿元,2025年上半年突破550亿元。”
下一步,省体育局将继续推动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行稳致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体育力量,以更优异的成绩回应三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 | 杨佳玉)